《夺命剑》夺命人

        这是个日本武士电影,已经很早了。里边有两位黑泽明钟爱的演员——三船敏朗和仲代达矢,但这个电影不是黑泽明监制的。

      故事发生在18世纪二十年代,由三船饰演的伊三朗,是蕃主的封臣,工作是管理武器。因为蕃主的阿市夫人掌掴蕃主,被蕃主赶出城去,并且把她安排给伊三朗的长子。这让伊三朗家很是不满,且拒绝了这项请求,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蕃主的旨意。

      另伊三朗家没想到的是,阿市很是贤惠,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认可,并且一年后生下一女。

        又是一年后,江户传来消息,作为蕃主继承人的嫡长子病逝。只能另安排继承人,之前阿市生的次子成为首选。次子被选定为继承人以后,按照法律,蕃主继承人的母亲不能是家臣的妻子,所以蕃主又是一道旨意。蕃主要求伊三朗家送回阿市,但伊三朗的长子拒绝了,并且得到了伊三朗的支持。

          在几经折腾之后,蕃主家的外记(蕃主近臣)率武士并带着阿市,为让伊三朗和长子屈服做出最后的努力。但阿市在不想回城又不想为难公公和丈夫的情况下自杀,立马上前的长子也被杀死。寒光凛凛的刀枪出鞘了,除了伊三朗和孙女,没有一个人活着。

        伊三朗带着孙女在边境打败了边境守备(仲代达矢饰),也是自己的好友,但最终被埋伏在周围的火枪射杀。

          导演没有让伊三朗成功去江户,在剧中曾说过,如果被其他大名和幕府将军知道蕃主绑架家臣的妻子,这有可能让蕃主覆灭。这样的悲剧不曾有人成功的反抗过他,以前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这样悲剧的结局更能表达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也表达出无奈。

        领主对于家臣和夫人的感受不管不顾,完全随心所欲的支配他们。这样的支配在领主看来理所当然,唯一的理由就是臣对主的无条件遵从(武士道)。对于武士道的批判,很多人都是直接的,从武士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反武士道精神做文章,把武士与武士道绑在一起,进行讽刺武士与武士精神的无耻。而这次则表扬了伊三朗对于自己利益的维护而违背武士道精神。虽然表达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在批判武士道。这部电影的批判更加有层次、更深度,是对武士的同情,这样的同情让人更加觉得武士道的虚伪。

        领主用一种精神来控制封臣对自己的忠诚,封臣对领主的贡献是没有条件的,领主对封臣的随意调遣也是没有条件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武士道精神。就因为武士道精神,上述行为成为理所当然。

      武士道精神在现代经济基础与现代人文主义的打击下已经崩溃。但是现代社会也有它需要的各种精神,排除职业精神,那些民族主义和武士道又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剧本,不过是换了演员,剧情没有什么变化。

      他们可怜的受制于武士道,能有几个人像伊三朗那样敢于反抗它。就和绝大多数武士一样,现代人在民族主义的引导下不仅成为了某些人的奴隶,而且还乐此不疲、趋之若鹜。

      苍天啊,人们在阴云下聚集在一起,只为了少数人的馒头而相互砍下对方的头颅。泥泞上的头颅与餐盘上的馒头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万维钢·精英日课笔记: 2017年6月17日09:23:10 1.知识型消费能够在同等人群中获得认同,进而通向高...
    王立刚_Leon阅读 264评论 0 0
  • 爱读书的女孩,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她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不说话,但是在她周围,你能感受到她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宁...
    静亦净阅读 635评论 0 3
  • 题目为什么是我的规则?我的规则又是什么?是班级的规则还是父母的规则? 我听了一位老师讲道德规则,中华文...
    聂玮婷阅读 382评论 0 0
  • 第一节课,只是简单地练习打方向盘,还有感觉离合器。第一节课,也是人生当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摸车。坐车的经历不少,但...
    沐枫暖阅读 3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