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过去一位同学L跟我讲过,在南京,苏州这些地方女士和男士吃饭,基本上要把自己的食物留一半,比如牛排只会吃掉一半。我说,那只吃一半也吃不饱啊?
L说,是啊!回去接着吃泡面呗!
我问,为什么这么做?
L说,大家都这么做,我特立独行,怎么好呢?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会不按时吃饭人,每一次逮着机会吃饭,我都会吃的特别的认真,特别的仔细,虽然没办法和《棋王》当中的棋王相比,每一粒棋王接触到的米都尽可能的让它进入自己的胃中。但是落尽自己碗里的东西,基本上是一点都不剩。为此还经常会受小伙伴的嘲笑,这就是我日渐发胖的原因。
在听了同学L的阐述之后,我首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食物并不是你花了钱购买它之后,摆在浪费的!那个时候年少轻狂,因为这可能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为了一些所谓的形象。而做出的一种过度虚荣性的包装而已。
后来当我仔细地观察人们在,就餐时的一些,表象的时候。他蓦然发现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态度。真的是有些让人说不出话。
02
有一次和几位同事出差,其中有一位同事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十分正派的知识分子形象,高智,骄傲,带着一些个人十分睿智的观点,是因为高素质人才。早晨起床后,下榻的酒店有自助早餐。在这一次的自助早餐之后,因为高素质的同事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哄然崩塌。
他取的早餐也不多。但基本上吃了两口就都放在那里。然后擦擦嘴作势要走,我问他,你这就吃完了?他点点头说对的,我问他为什么,你取了这么多东西,吃了一两口就放在那儿?他说吃饭嘛,本来吃的就是为了开心。我现在已经开心过了,当然吃不下去了,不放在这儿怎么办?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食物如果仅仅是为了开心。擦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把开心擦掉呢?食物,是延续我们生存下去的动力,食物是神圣的。可能是,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吃穿不愁,让我们可以吃饱喝足。于是我们就忘了刚刚过去不久的疼痛与饥饿。
03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部人与自然的专题片,介绍的是生活的某一个地区的动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地区的棕熊。作为杂食性动物的它们,在食物匮乏的时候,甚至可以吃几个月的苔藓,但是当到了这个地区的一种鱼繁殖的季节,这些棕熊,只吃这种鱼的鱼籽,连鱼肉看都不会看一眼。
刚开始我觉得,这些棕熊过得真矫情。后来才知道原来,棕熊是要补充高蛋白,通过这些营养的汲取,来储备好过冬的能量。这不是矫情,这是他们与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之一。至此,心中还有一些小小的励志与感动。这真的是,不管上天赋予棕熊什么?它们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
反观那些,吃饭为了开心的人。真的有想过那一天,如果你有钱,也买不到可以让你生存下去的食物的时候,你的心又该往哪里开呢?还是最开始,要先把胃开起来呢?
04
在我地处华东平原北部的家乡,很多乡亲都把自己家原来的耕地,用挖掘机我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水塘,然后养鱼,养虾,养蟹。农林牧副渔,本来就是大农业的范畴。所以并不见得有多么的不妥。可是更多的相亲,都因为自己家原来的耕地被建造成了工厂,修成了马路,盖上了楼房而永远地和耕地脱离了关系。
即使原来有耕地并且耕地没被破坏的,也不愿意再花费长久的时间,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即便现在都可以大型机械化的作业)他们更多的,谁愿意把这些时间放在进城务工这件事上,或者自己进城开个店,或者纯粹的出卖自己的手艺与技能。总之,就是不愿意再做一个地道的农民。因为太划不来,一年到头需要付出很多。得到的却仅仅是口粮而已。
所谓的基本国策也好,社会地位也好,体面的收入也好,这所有的一切都与耕地的农民无关,可是脱离了与耕地的关系,农民还是农民吗?的确,农业社会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但正是这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及其背后默默付出几千年的农民,养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当一粒大米从稻谷身上绽放出她雪白内在的那一刻;等一粒稻谷从秸秆上结出它饱满果实的那一刻;在一根秸杆从土地里昂扬出绿意勃发的那一刻;食物,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出现在你的碗里。而你却说这些是为了开心?
请原谅我说了这么久的食物,结果还是围绕这粮食在阐述。其他的包含动物类的食物。他们所要消耗的能量,是更大的。比如那一块牛排剩下的一半。相当于浪费了,几百碗的大米。在生物学上有一个食物能量转换的比率。体型越小的动物,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少。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年就宣布,为了地球,请大家食用昆虫类的食物。不仅蛋白质的含量更高,而且它们消耗的能量更低。
中国是人口大国,这是一条百年之内不会变的基本事实(除非天灾人祸特别严重,但我们不愿意看到)中国是农业大国,这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中国的耕地只占7%。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正在被现代工业,房地产所产蚕食。
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
不要在有生之年,
因为地球的原因,
因为食物的原因。
去吃虫子。
而且只能是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