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蜿蜒的土路,从村里一直延伸到乡里。尽管岁月在流逝,但它常常徘徊在我的脑海里。
小时候去乡里是和大人一走,4公里左右,一个人不敢走,父母也不放心。出了村向西走,先是一段崎岖的坡路。路上全是石头,由于前面有一口井,为了打水,人们多年来一直往返在这条生命路上,许多石头竟被踩得光滑,就如滴水穿石,再微小的力量坚持久了也会创造奇迹。这一段路把村里许多小孩走成了老人,自己也就上了年纪。
走过水井,虽然好走一些,但石头还是随处可见。夏天,路两旁长满了野草,郁郁葱葱,绿得人心情格外好。再要是哼上一支曲子或聊聊天,也不觉得坡陡路长。遇到马莲,摘一些叶子,边走边编织一个小房子,用来捉蛐蛐,走在小路上,就能捡拾一天欢乐。
印象最深的一段路叫石片坡,其实不算难走。满山坡的石头,碎碎的,挨挨挤挤,缝隙中一些小草坚强地生长着,不禁让人赞叹它蓬勃的生命力。
接下来是一段山崖,高大的石块耸立着,像个巨人。一个人走过时心里有些害怕,唯恐石头背后蹿出一个怪物来。于是我加快脚步走过去,不敢回头去看。
我去的时候精神高昂,回来时就有些力不从心,感觉路变长了。
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我的一条腿忽然不能站立。父母特别着急,向人打听后,得知乡里有一位老人会按摩。于是父亲每天背着我往返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大概一个多星期才恢复正常。现在想来,一个父亲背着六七岁的孩子,蹒跚在羊肠小路上,仍让我心里濡湿。
长大一些后,我在乡里住校读初中,每周回一次家。那时还不是双休日,周六上午回去,周日下午返校。我在家里住上一夜,母亲给洗洗衣服,准备些干粮与咸菜,和父母说说学校的故事,如是往复三年。
工作以后,我在乡里学校上班,回村的时候少了一些。
虽然与小路渐行渐远,但悠悠小路,沉淀着故乡的味道,泥土里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想起它,就如同见到父老乡亲,又如同回到中学时代,仅仅是想想,也让平凡的日子充满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