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被催婚的年纪。似乎在中国父母的传统认知里:人一旦到了二十六七岁还没结婚的,那都被叫作“不孝”或者“没出息”,他们会用各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这群“没出息”的人。逢年过节,这就成了他们“进攻”的最佳时机,他们的疯狂输出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都受不住的,还好我经过多年的战斗经验积累,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大。我的手里有千万种搪塞的话语足以摧毁他们的攻势,于是,“催婚派”和“拒婚党”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会打的不可开交。
以前的我根本不理解,为什么到了一定的年纪不结婚就成了一种罪过呢?结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结婚真的就生存不下去了吗?这些问题很难与他们争辩清楚,或许时间久点他们会妥协,亦或者是我们妥协,总之就像一场辩论赛,辩不出真假对错与高低。
“催婚派”自然有他们的一套催婚措辞:
那个年代的我们小时候就定好了娃娃亲,只等到了年纪就马上结婚;
你不结婚你就是没成家,你就不懂得柴米油盐的生活来之不易,你就没有责任和担当;
你现在不抓紧,等你年纪大了就找不到对象了,我们希望你们早点成家这样我们当父母的才会是幸福的。
而“拒婚党”呢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还不想结婚的理由:
现在的年代不同了,现在的人压力多大,结婚首先跟你说的就是彩礼、房子、车子,我一个月工资3500我得不吃不喝存多少年才能存到一个首付;
世界多姿多彩,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现在就是要趁年轻多玩乐,先悦己,再悦人;
我谈个恋爱都谈不明白的人,我怎么敢去想结婚的事情呢?
再说回我自己吧,我作为“拒婚党”中的一员,上面提到几点原因在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但我对于婚姻、爱情有我自己的理解:我在等、等一个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说出这话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两个,一次两次来嘲笑我了,但我自认为我最难能可贵了一点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依然坚持我的这份爱情观。嘲笑也好,不理解也罢,我依然是我我仍然会憧憬着我理想中的爱情模样。有时候也会迷茫,当身边的朋友、同学都陆陆续续步入婚姻的殿堂,我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们说的那样,随便找个条件相当的把任务完成了,凑合着就把日子过下去了。但是我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去干这样一件事,哪怕一辈子也遇不到那个契合灵魂。
所有人都在告诉你:你这是幼稚、愚昧、天真、可笑,你所谓的狗屁爱情观能让你养活自己和家庭吗?你没有一个靠谱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哪个女生愿意跟着你一起吃苦呢?
好像他们说的也没错呵,那我索性就再轴一点吧!即使100个女生中有99个都愿意在宝马车上哭泣而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那我也愿意等那个唯一一个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