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5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接上段文字,孔子叹息道:中庸的道理恐怕不能在世上实行了啊。

        此句话透彻此道也非常道了。

         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从孔子口中冲口而出,可见孔子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真实担忧。也是当时社会对中庸之道的存在缺失的写照。

         社会更迭,朝代演变至今,中庸之道在生活中还有多少在显示呢?渐行渐远,江河日下。

          多少思想家在思想层面上去探索人性的本源,也有多少科学家试图用科学的实验来证明,也有多少宗教学派去践行中庸之道,但并没有使人们有更多的中庸之道之透彻。

         位置是中庸之道之目的中心,唯此而化及周围而有能量场之说,这些物理中心的认知层面可以明白,而在行为中心的表达其实已经偏失中庸之道了。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那么什么是思想的指导呢?心性也!而心性的表述如何切中要义,正如《道德经》中说到勉强谓其大或曰道,佛家曰其空,儒家谓其仁,而真实的自我认识就是中庸之道。

         凡此总是从中庸之道而出,就能彻底明了太极要义,守住阴阳平衡,演化道德标准,透彻空色不二。从此而对应孔子的感叹,大可不必为之担忧,事实上不管如何,世界从未偏失中庸之道,只是行为或者思想上的偏失而已,在社会现象中看不到中庸之道,殊不知人类从未逃脱中庸之道,你不中,自然与你中,一切周而复始的存在就是中庸之道。一旦不再狭隘的站在人世界中,那么一切的自然之道便豁然开朗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