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一直是我最纠结的事情。
可是,一旦读进心里,就再也顾不得其他,只好顺其内心继续来品味这部作品。
《京华烟云》,只因一个偶然机遇,便跟它结了缘。
我说过,只写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虽然难登大雅,但是,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可是认真的结果。
这是我遇见认真的老师,硬着头皮上阵,又有螃蟹兄的督促没有掉链子,才好容易坚持写完。(惭愧)。
刚读《京华烟云》这部小说时,我首先发现了有些故事情节类似于《红楼梦》,有些不理解,这算是模仿典范吗?
再细读,它又超越了《红楼梦》,尤其是人物性格方面,比起红楼更加贴合现实生活。
曾老太太护住受父亲家法鞭打的经亚,姚母扑身护儿子免受皮肉之苦。祖母疼孙子,母亲宠溺儿子,能找到贾母和王夫人护宝玉时那份疼爱宠溺。
宝玉和薛蟠的劣根性重叠在体仁身上;黛玉和宝钗的优点塑造了木兰和莫愁;红玉虽是黛玉的翻版,但是又有所不同,她有父母兄弟,住在姑父家,也是因为父亲管理着姚府的生意,这点有薛姨妈带宝钗住贾府的影子。
不过,我在看书友评论红玉之死时,有人说林黛玉是溺水而死,并不是病死。
林语堂先生认可黛玉自溺才有红玉这么个结局。写这一段时,据写这部书序言的林如斯(林语堂先生的大女儿)说父亲写红玉之死曾痛苦落泪。
《京华烟云》里有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代表,以每个人物为点,再延申折射出这个阶层的人在当时社会下的生活状况。
无论是人物外貌,性格特点,心理活动,还有环境描写,无不是用心阅读才能领略其中奥妙。
千年的文化传承,有陋习,也有精华。林语堂先生没有对此做直接评述,而是通过女主木兰的视角,围绕她发生的故事情节一点点呈现。可以说,木兰的成长代表着当时那个年代思想进步的年轻人成长经历。
林语堂先生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介绍中国社会给西洋人。通过这部书是否在告知那些西洋人,因为年轻一代充满激情活力,衰败的社会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
林如斯在序中说,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宣传力量很大。此种宣传是间接的。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定的。
每一次重大事件,都影响着木兰一家和她身边人的命运,而每一次事件都是那个动荡年代真实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事件,虚构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接触,反而觉得虚构的不是假的,真实的,相反却有不过是大梦一场的虚幻。而贯穿整部小说的都是庄子的哲学思想。
我们对一个国家或是地区有了兴趣,多是因为一部小说的精彩,可见小说具有巨大的魔力。
懒老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缠小脚,这一个历史遗留的审美问题,我们都持否定它是美的态度,认为它是残害女人的罪魁祸首,是封建糟粕。
可是林语堂先生通过木兰的视角对裹脚一事,向西洋人和年轻人做出了客观回答。
能流传千年的习俗,自有它独特的审美角度。
首先叙说怎样的小脚是美的。
就因为大多数女人的脚,无论在大小上,在角度上,都不中看,所以裹得一双秀气娇小的脚是惹人喜爱的。小脚的美,出去线条和谐匀称之外,主要在于一个“正”字儿,这样两只小脚儿才构成了女人身体的完美的基底。
刚走上船的这位少妇的脚,可以说几乎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纤小、周正、整齐、浑圆、柔软,向脚尖处,渐渐尖细下来,不像普通女人的脚那样扁平。木兰由靠近船后的门乍看见那一双脚时,她的心惊喜得跳了起来,因为她一向喜爱那种小脚儿……
木兰的父亲接受新学说,坚决反对木兰缠脚,木兰听从了父亲的话,但是在心里仍然悔恨没有裹小脚儿。
后来,木兰认识了嫚娘,看到嫚娘的美丽,她决定裹脚,可是忍受不了缠脚时的痛苦,只得作罢。
嫚娘和桂姐的小脚是美丽的,木兰欣赏小脚带来的视觉美感。
木兰彻底打消了对小脚美丽的膜拜,是因为亲自感受到缠足的痛苦。对底层贫苦人家来说,小脚不仅没有美感,还限制了女人行动,让她们在某些体力劳作上只能依附男人。
这在她发现耍把戏的母女两人,有一双很丑陋的小脚,这让木兰开始反对缠脚。
木兰有现代的思想,反对缠足,反对男人纳妾,但是这些只是抽象的观念,并不适用于实际情况,她曾过把暗香嫁给荪亚做妾,得知暗香没有做妾的想法,只得作罢。
曾家有妾,牛家也有,只有姚思安守着姚太太一个正妻。
曾家妻妾和睦,儿女团结,除了牛素云外,其他人都是和睦相处,包括桂姐和曾太太的关系也是分工明确,妻妾和睦。这是理想式的正面中国官员家庭生活。
妻妾相斗,你死我活,牛家占据两个:一个正妻欺压妾室,另一个是有心计的妾搞垮正妻。所以牛家早早败亡,牛怀瑜如果不借助小妾帮助,也不能作威作福陷害孔立夫蹲监牢。
嫚娘是典型的标准女子典范。有关旧式女子教育问题,林语堂先生做了详细介绍。
所谓旧式教育并不是指经典上的学问,经典的学问在旧式教育之中只占一小部分,而指的是礼貌行为,表现在由来已久的对女人的四方面的教育:就是女人的“德、言、容、工”。
“妇德”在于勤俭、温柔、恭顺,与家人和睦相处;“妇容”在于整洁规律;“妇言”在于谦恭和顺,不传是非,不论隐私,不向丈夫埋怨其姑嫂兄弟;“妇工”包括长于烹调,精于缝纫刺绣,若是生在读书之家,要能读能写,会点诗文,但不宜过于耽溺于词章以致分心误事,要稍知历史掌故,如能稍通绘事,自然更好。
曼娘一人身上集中所有女人优点,她是旧时代女人的典范,守寡独自扶养义子长大。
用虚构的曼娘,来描述真实的事情。
虚构,真实,真真假假。用宏大的真实历史文化和事件做背景,虚构人物的命运,按照事实让人物走向既定命运,用虚构的故事反应真实现实。
其实当下很多网络小说也都是如此创作手法,只不过我现在才发觉而已,这个也算是有点进步了吧。
这部小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因为水平限制,我也只能学丁点儿皮毛。
好书,时间越久越耐读。就像陈酿美酒,年代愈久,味道愈醇厚。
此书也一样,我就把它留作陈酿美酒,多年以后,再饮用,就着这篇生涩学习体会文字做酒肴,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