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李松蔚老师写的《你要是从未觉得自己好,凭什么说自己不好?》时,感慨了一句,什么时候写文有这个水准就好了。
那么,我认可李松蔚老师文章的地方在哪里呢?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通过对日常普通事物的抽丝剥茧,写出了人们认知上的片面处。大部分人都听别人说过觉得自己不好,大部分人也知道黑夜和白天这个概念,但却几乎没有能像他一样写出来,并分析其中的道理,讲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认识的产生)来。
作为心理学家,他写文没有丢袋子,作为普通人,他观察力胜出一筹。
第二点,他这次下笔很客气,文章是简短有力的。李松蔚老师之前喜欢写长文,讲述一个故事,但又不会给出一个结论,让人若有所思。这次在400字的短文里,他还是再度做到了这一点。
第三点,他用词很简单,小学高年级的人就能都认得?用简单的词,那么人们在阅读文章时,就会更专注在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上,而不是在搞清字词的定义上。这样,人们阅读同样的文章而不会因为表达产生别的误解,能专注于内容上的交流,这真是太棒了。
综上,我认可的好文不在于文章长短,还是在于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