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本课时在与研究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几个发声实验,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最终结论。

第一,橡皮筋、钢尺在发出声音时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振动现象。这时,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接着再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新建立的认知。

第二,音叉、桌子、锣鼓等在发声时并不明显,这时提出深入探究的问题: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真的在振动吗?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个想法。他们会说出:在上面发微小的东西,比如:纸屑、泡沫粒等。或者直接把音叉放入水中,在桌子上放一杯水等方式来证明。

第三,通过这些物质的现象间接说明,发声的物体真的在振动。再次建构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认知。最后进行延伸提问:蚊子嗡嗡的叫,是它在叫吗?那是什么在发出声音?根据学生回答,使学生将科学联系到生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各个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