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淡定从容

小胡与我同属70后,她长我一岁,一米六的身量在人群里显得格外娇小,常年白大褂下的身形瘦得像片柳叶,几个同学习惯唤她一声“小胡”。

我们的同窗岁月横跨初高中,她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鞋,走路时前脚掌着地,沿着墙根溜边儿,像飘过。我也是个寡言的人,记忆里我们之间的对话屈指可数。

再遇是在某个雪后的元旦假期。同学家的杀猪菜宴上,几杯热酒下肚,她竟打开了话匣子,聊起养生,聊起抢救时的惊心动魄。散场时大家往车上涌,她突然走到路外,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有人要扶,她却摆摆手笑:“让我躺会儿,就一会儿。”后来的交集只剩朋友圈的互相点赞。直到又一个隆冬,外地同学归来小聚,她在医院忙到天黑才赶来。我递过酒杯:“60多度的,敢喝?”她接过酒杯:“不喝是小狗”。散场时小胡说:“也就喝酒时,觉得神经能松快些。”真正读懂她的疲惫,是在医院的走廊里。亲属突发背痛,我把县医院心电图发给她,她在电话那头:“急性心梗,马上来!”亲属住院期间,小胡不忙的时候聊过几次,才知道她多的时候要收住十几二十个患者,遇到急症患者就要连轴转。多亏了及时雨小胡,几天后亲属顺利康复出院。

再去医院体检时,我在走廊撞见她带教查房。她语速极快地交代着医嘱,白大褂在快步走时鼓起风,身后跟着两个小跑的实习医生。我在办公室门口站了几分钟,直到她处理完医嘱才看见我。问我咋地了?我说没事。她说没事就好。我说你太忙了,要告辞,她说聊五块钱的呗,权当休息。“少喝酒,多走路。”她边写病历边叮嘱我,突然抬头笑着说“哪天约个酒?”话音未落,护士冲进来喊床旁会诊,她抓起听诊器就跑。后来她成了家里的保健医生,父亲的降压药、岳母的心衰,都由她细细交代。

一次医院附近几个同学小聚,酒局上我调侃小胡:“你也算是成功人士了,把自己打扮时尚点”。小胡喝了一杯啤酒:“我有空也买几件新衣服,但没时间穿”。

还有一次,也是在医院附件几个同学小聚,我说你喝点不?小胡有气无力:“昨天夜班有个重症,忙了一宿没合眼,白天又查房弄病历,太累了,不喝了”。

某个周一上午,她发来微信语音:“老人不舒服就来找我,十点到十一点,那会儿能喘口气。”可下午就接到同在医院工作同学的电话,说小胡意外摔倒了,头部受伤,情况不乐观。

几天后,那个总说“让我躺会儿”的小胡,终究没能再站起来。

小胡走了!

(标题为小胡的微信签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