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高中时期暗恋过一个男生,当时暗恋他的原因很简单,学霸!后来以我们全市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毕业后听说进了一家外企。前段时间,在高中同学聚会上,我看到他比我们同龄的人成熟了许多,可能是为了弥补高中时期的遗憾,我上前和他打招呼。我不知道是因为他喝多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居然开始滔滔不绝的和我说起了许多他在上海打拼的故事。
他说大学毕业后,便进了一家外企,负责与德国业务的往来,也非常受到领导的赏识,但他知道这只是份工作,而不是事业,干了几年眼看准备升职加薪的时候,他辞了职,开始创业,创办了一家室内设计工作室。他说大学时候,就非常喜欢室内设计,没课的时候会去蹭室内专业的设计课程,而毕业后也一直没有放弃,直到2010年,便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刚开始非常辛苦,还赚不到几个钱,前女友就在这时候和别人跑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现在工作室已经慢慢走上正轨了,生活也好了起来。
我就好奇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在升职的时候离职呢?”
“升职是我意料之中,也是料想之外的,那时候工作室已经在筹备中了,我知道升职后可能会更加频繁的出差,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是喜欢设计师这个职业。”说完他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杨硕室内设计师,我想设计师的头衔才是他想真正听到的吧。
我们每个人身边这样的人有,但是不多,因为不是每个人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盲目追崇,也不让运气和机遇有更多的话语权。
2
一个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的韩寒,却顶着作家、车手、代言人,甚至互联网产品的CEO等多个头衔。然而就是这个偶尔浅浅微笑,偶尔冷漠不语的韩寒,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千万级别的代言费,让众多一线明星瞠目结舌。
韩寒的吸金渠道应该说并不是很繁多,但是每一个却都是举足轻重的。作家,赛车手,广告代言,但在三个领域中,却都是佼佼者。
韩寒的【一个】app,上线不到24小时,【一个】就冲到了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免费下载总榜第一名。这又是一个“韩寒效应”不可复制的传奇,似乎“韩寒出品”就一定是有着充足的“文艺品质”保障,就像豆瓣一样,都是死忠的粉丝。
我对于韩寒的了解,仅仅是在他的写作上,韩寒的文字就像他人一样,有着独有的调性,不可磨灭,不可复制,但也正由于这份独有的个性,让韩寒能够置身于这纷纷扰扰的世界,而不盲从,不管任何时候,他都清楚明白,他在做什么。
从杨硕的室内工作室,到韩寒的多重身份,不难发现,他们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跨界发展。我很佩服那些能够跨界发展的人才,因为我自己做不到,甚至可以说我做不到像他们那样,能够在每个领域都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当然,如果你想成为跨界人才,最重要的一点,我想便是拥有独立思考、脚踏实地的能力。就像在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斯蒂文森,留下的那句他对于人生的解读一样:
“一个人应当摈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