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妈妈七节课第一节收获
我的孩子为何问题这么多
本课把孩子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五类:学习方面、习惯方面、沉迷电子产品、和孩子无法沟通以及自信心不足。
关于学习,我一度也是误把学习等同于作业和成绩,而忽略了其背后最关键的动力基础:兴趣和成就感。现在看到女儿身上很多的不足,其实都源于当初我自己的无知啊!家长的自身素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应该有更多家庭来关注
自身成长和家庭教育。
关于习惯,最终还是需要家长自身做出榜样并帮助孩子养成。这就无形中对自己提出了很多挑战,早晨的懒觉舒服,刷手机放松,得过且过的生活也混的过去,可是背后的这双眼睛也在看着我,我想要他将来怎样呢?
电子产品问题也困扰着我,今年这个漫长的假期,孩子让我看了一个小视频说出了他的心声:他需要的是陪伴!这也给我提出了警告,放下我认为重要的事,多陪陪孩子。
智慧妈妈七节课第二节收获
在兔兔学院幸福妈妈大学学习过程中,改变我认知的这几条重点这节课再次出现了,一定要再次记下来!家庭教育的指北针: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具有终身幸福的能力,这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亲情发展(树根)、人格成长(树干)和知识增长(树叶)。
而我却一度把培养孩子的重心放在了对知识的获取上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当看到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以前多为说教形式呈现给孩子,其实学习了这一年我才意识到,孩子是一面镜子,是来照见我自己的天使,看到孩子的错误时,我要反观自己从而慢慢修正,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孩子去改变,给孩子压力,摧毁孩子自信,毁坏亲子关系。
看见自己的一角是何其有幸,改变自己又是何其艰难!而我们这群聚集在兔兔学院的妈妈们,我们每天看着大家都在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不断对自己再要求高一点,再高一点,我们为了彼此的进步喝彩,这个群体滋养了我们,感恩老师和所有伙伴们的陪伴
轶超
20230206 智慧妈妈七节课第三节收获
今天又听到了0~100接纳法,每次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节课时自己的羞赧,是啊,孩子有过要求我们父母是完美的吗?即便我们没有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即便我们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财富,即便我们不能如他所愿的陪伴……可是他们却全然爱父母,从未抱怨我们的挑剔,从未嫌弃我们的不富足,也总能理解我们的忙碌,而我们父母呢?居然还不如孩子会爱孩子爱父母远胜于父母之爱孩子!
接纳我们的孩子,无条件的爱他,看到他的哪怕是10分、20分……他们需要父母的肯定、鼓励和赞美
智慧妈妈七节课第四节收获
孩子总闹情绪怎么办?
看到这个题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三节课里刚刚学到的“接纳”,接纳孩子的每一点,当他有情绪时,我们要允许他表达。可我往往是给孩子讲道理,几遍之后如果没有效,就会批评孩子,也掉入了不能处理好自己情绪的坑。
在这节课,老师给出了很棒的工具:接纳孩子情绪,积极暂停、正向表达和爱心收尾。对照我自己的表现,现在可以做到接纳和暂停,有时正向表达后,如果引不起孩子重视,我会带有情绪的大声制止他,也就没有了关键步骤~爱心收尾。
感恩老师的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践行中的问题
智慧妈妈7节课,第5节收获
黄金沟通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再一次复习了341肯定法,这是实实在在的黄金沟通法
情绪是流动的能量,没有好坏之分,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应该被接纳、被肯定,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尽管孩子在哭闹,因为被理解被接纳,他也敢于去表达自己,而一个长期被迫积压情绪的孩子终将是一个问题孩子。
我们要做温柔而坚定的妈妈,接纳孩子的情绪,却不纵容他的行为
智慧妈妈七节课第六节收获
影响孩子学习的三大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紧张”,再次提醒了我要尊重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要摒弃家长式训话,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只顾自己哒哒哒说完,让孩子不敢表达。一个活得谨小慎微的孩子怎么能独自处理自己的事情呢?活得多累啊!
第二个“安全感”我觉得太关键了,我小时候爸妈也经常吵架,所以听到这部分内容时,让我记起了我儿时的那份惶恐,虽然我没有成为问题孩子,但家庭氛围给我造成的阴影让我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来自己疗愈。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是有底气的,做父母的太有必要去修自己的夫妻关系了。
第三个“生理基础”的重要性,也提醒了我们,孩子正在迅速长大,很多锻炼孩子的时机如果抓住了,孩子会受益良多,如果没有,那可能会用10倍甚至20倍的努力来补救!如此看来,系统性学习育儿是多重要啊!
智慧妈妈七节课第七节收获
如何持续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
再次听到这节课时,不禁感慨知道和做到之间是有多么远的距离啊!这些知识并没有被我天天记在心上去点点滴滴践行,感谢老师的复盘,把这些非常重要的育儿重器再次提炼出来浓缩成这七节课
我们自己和孩子能力的形成,都来自于不断试错积累来的经验,但只有在正向感觉情况下才会乐于、勇于尝试。由此,我想到孩子玩手机小游戏时,那些程序设计就比我做得好经常在他获胜时为他欢呼为他喝彩在他失败时鼓励他别灰心而我呢,挑剔、催促、嫌弃……难怪孩子更喜欢小游戏呢!不过幸运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这也是我自己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会慢慢修正,不断尝试,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