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接触到Jane·Nelson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大约是在5年前,期间断断续续终究没系统看完。得益于建小今年5.1假期布置给家长的读书任务,写一篇《正面管教》之读后感,方重拾该书,短短数天时间,一发不可收拾般,重新审视了过去几年教育中所走的一些弯路,彷如醍醐灌顶,春风拂面,感受名著的力量的同时,亦将几点心得感慨,记录分享,以便日后学习纠正之用。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痛苦,那么毫无疑问,你的教育方式中存在着不恰当之处。的确,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放在对待小孩子的教育中也一样,为何会存在阻力?为何孩子与你总是针锋相对?那么肯定就是该停下来好好思考的时候了。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早还在3岁的时候,我便为双胞胎女儿选择了早教,当时单纯得认为,文化知识长大了还可努力学习,但是情商和情绪控制等软能力的培养,得趁早,尤其在3岁~6岁这个打基础的年龄。在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更是印证了我这个判断的正确性。许多“不听话”的行为,并非孩子故意抬杠,其实单纯的只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小时候的孩子们极少会出现赖在商店玩具窗前哭闹不肯走,或者是为了抢玩具而打其它孩子的行为。随着女儿们的年龄增长,我知道不少青春期的管教挑战向我们袭来,但《正面管教》里提到的积极的暂停这一方法,对我的启发甚大,在日后的生活里,必可发挥到重要的作用。
2)走出控制的框架,还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
由于我家的是一对双胞胎女儿,只要一吵闹,便是加倍的扩音效果。我常常受不了孩子们乱扔玩具,把房间弄乱,甚至纠结于学习桌的书本,教具混放的问题,衣服搭配以及课外书的选择问题...... 每次看到女儿们委屈的眼神,却又心软,由于看不过眼她们的拖延,又自己动手收拾了。现在站在她们的立场看,确实觉得妈妈真是一个讨厌的唠叨鬼啊。得益于《正面管教》里提倡的方法,学会尊重孩子,现在的我,会把更多的自由还给她们,自己的书桌按自己的习惯摆放物件,有序便好;能自己决定的事情,自己选择,同时知道负起后果的责任便好;实在需要她们改正的地方,不能光唠叨,还得教会她们怎么去做;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发号了施令,就得坚持执行,而非朝令夕改,令孩子们无所适从。
3)温柔而坚定,正确运用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的确,作为老师和家长,最大的职责莫过于培养出孩子自信而积极的健康人格了。从前,在孩子犯错时,通常是爸爸负责惩罚,坐小板凳上算时间,规定不能离开凳子,否则时间重新计算,一开始时,这种方法是奏效的。但是久而久之,便发现孩子们只是暂时妥协了,日后重犯的几率很大,而且并不是真的服气,这就是书中说的待机报复行为。从那以后,我们改变了一种方式,每个人换成平等的身份,抽离身份出来对这个犯错误的小孩子的行为进行讨论,到底问题该怎么处理。
一开始,犯错的孩子并不愿意发言,因为习惯了我们说,她们做的规矩,也可能因为知道说的是自己,所以就是不愿意开口。经过不停的鼓励,同时强调犯错角色的身份是他人,终于能慢慢开启讨论的局面了。
现在,每当遇到两个孩子产生矛盾,在矛盾升级前,爸爸妈妈和孩子们都会坐下来,开起了类似家庭会议的讨论会,并且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讨论结果,这样,以后遇到同类的事情,都有所依据,孩子们也都心服口服,按章执行,解放了父母不少管教的时间。
4)身教大于言传
大人们总是习惯于跟孩子们说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但是有些场景设想一下就很可笑:父母要孩子早睡觉,然后自己却在黑暗中刷手机;告诫孩子不能总是玩游戏,看电视,自己却手机电脑不离手;教会孩子不能闯红灯,要走人行斑马线过马路,自己却拉着孩子闯红灯乱穿马路......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多不胜数。孩子是圣人吗?能像机器人般无条件执行你的指令吗?你要求他那么完美,自己却一直上演着反面教材。当孩子反问我一句为什么我却不那样做时,我简直羞愧难当,这不是我要的结果,苦心经营的榜样人设瞬间崩塌。当时,我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一时大意犯了错,但是保证下次不会了,你能原谅我,并监督好我,一起尊重纪律吗?”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方才落下心头大石,也会永远记得,孩子们给我上的重要的一课:言传身教,孰重孰次重。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高度凝练的语言和真理性,全书的主旨是提倡: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和善而坚定。我认为与其说是管教孩子,还不如说是和孩子在求知的路上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对于白纸一般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需要学习的,对于父母来说,在如何为人父母方面,又何尝不是需要一直深造,一直学习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边走边学,边学边思,边思边践行,在为了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这条道上修炼着,愿你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