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常是:爱好多一样,折腾多一番。但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变,不干干这个,也会干干那个。什么也不干,日历依然会毫不吝啬地翻过去。回过头我深深地质问自己:你究竟是在”过日子”还是在“耗日子”?
自从开始在简书上吐露,我便常常在“耗日子”与“过日子”中交替。我看到每一个优秀的人,都在逼着自己“过日子”。有时连骂自己无用,怀疑自己是在痴狂中“耗日子”。
一、关于初心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创作者,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而对我而言,写作首先是一种爱好,目的是写下自己曾有的感动,以及一些梦。诚然,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上阵伊始,内心或多或少都有点忐忐忑忑。并非没有信心,但凡迈出第一步的人,都是自信满满的。在没有见过大江大河之前,总是认为自己的游泳技术很不错了。只是后来才知道,自己原来只能在池塘里翻几个转。其实,每一条街,都有每一条街不同的特色。潇洒地走一段,或者是活成那儿的风景,还得看自己的能耐。
让别人认识自己,也许不那么难。但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却不那么容易。写作这个行当可不象街舞,能翻几个筋斗就会赢来喝彩。没有点执著与沉迷,不能和自己撕心裂肺的奋争,上不了道道。
据说有个叫弥尔顿的外国人,双目失明后,发现一个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因此说,快乐并不需要拥有大多,初心是快乐的,那么,不改就己足够。
所以,走进简书一条街,我常提醒自己初心不改,这样,方可自在地活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二、关于钻贝
到目前为止,我都没大在意,这钻和贝是是什么东东。或许是因为我拥有的大少,无需花时间去关心它。
我发现有几个简友,对此有比较细心的研究。开了此门,定有此道。这也是一种兴趣爱好,我偶尔看看他们的精彩论述,的确由衷的敬佩,不得不说。对智者而言,生活处处潜在经营之道。那是有一种特别敏锐的观察力使然,写出其它的文字,也应该是细腻的。
写作的变现,是一种激励。人生的幸事之一,便是快乐地拿钱,放心地花钱。我看,绝大多数简友之前都有职业收入的,也是因为爱好,才相聚在同一个圈子,不管有无稿费都会写写。但有一笔相对合理的收入,“熬”性可能更强。当然,变现于我而说,如抢红包那么开心,毕竟,一分也是爱。
由爱好转为职业,是早悟者的荣耀。我以工作来谋生,他们以爱好而重生,人生己有天壤之别。干快乐的事,过无忧生活,当是人生最爽的追求。
当然,有时也感觉这钻贝规则设置似乎还不够完善与合理。我原以为我睁大老花眼都看不清的那串小数字,是对文章的打分,后来看看又不像。倒是和人气有些关联。不过我懒得研究它,我认为大多数的写作平台,并非一般作者讨论价值的地方,更不是谈价格的去处。毕竟,平台与纸质报刋杂志不同。文发多了,水平提高后,那串数字也会积少成多。关键是能综合上到一定的水准,有酬发稿的选择也不少。
我仅用钻贝换来几个权益,即是弄了一个文集《我在简书的记录》,四个分类专题《假装“诗人”吟唱》、《我的简书随笔》、《我在简书的短篇小说创作》、《连载小说/星际流放者》,不过对自己的劳动分类存查而已。欢迎有兴趣的友友多提宝贵意见。
三、关于点赞及其它
看了两位老师关于简书点赞的分析,我对点赞的窍门才略知一二。但我习惯我行我素,看到喜欢的一句话,马上就点;看到友友有那么一股坚韧的劲头便点,文章写得好不好也不介意了;对自己关注的友友,也可能习惯性的点,有些互相鼓励的意味。
偶尔,我也写几条评论,虽然很少,居然有两条被列入“精彩评论”。其实也就是说说心里话,很真挚。
因简书设置有钻与贝,有会员制度,有粉丝团……等等,所以,我认为”赞”,还不是区分文章水平的标准,阅读量的多少,也不能直接反映文章受欢迎的程度。但一篇能吸引读者的好文,我相信阅读量也不会低。共性的喜欢,简书不会放过。像自己进街不久的这类散兵游勇,得好好努力才有卖点。
门里和门外,有一道叫“门坎”的。我认为自己只有一只脚踏进了门里,另一只脚仍在门外。这“门坎”似乎不高,跨过去竟有点难。我是个不易入“静”的人,想用文字锁定一下自己,静下来,别“耗日子”。
看看和简书很多老师的差距实在大大了,并不因为落后而气馁,而是认识到自己的积累大少,对社会观察的敏感度大差。但又常常为自己开脱,人无三两种爱好怎行?兴许不放弃,真能把“铁棒磨成针”呢。
回头看看,我好似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还认定激情与年龄大小无关,感情与时间的长短无关。但是爱好,肯定与生活质量有关。
相信自己,只要初心不改,故事总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