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the Box》框架内创新--两大核心原则 http://www.jianshu.com/p/f68a13ce7eb9
《Inside the Box》框架内创新--减法策略 http://www.jianshu.com/p/536d0d6497fa
《Inside the Box》框架内创新--除法策略 http://www.jianshu.com/p/3859cd6ac33e
《Inside the Box》框架内创新--乘法策略 http://www.jianshu.com/p/e39bf0e904d3
共计2265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编者按
What we are familiar with, we cease to see.
—— Anaïs Nin
今天我们来聊聊第四个策略--任务统筹策略。相对而言,我们更多的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这种策略而不自知,而其底层的核心逻辑就是效率。或者按照我们的传统智慧表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不知不觉中成为《纽约时报》的雇员
在登录网站的时候,你经常需要输入验证码,而这种验证码大都出现在一张扭曲的图片里,有些时候会感觉难以辨认,甚至需要变换几次图片才能完成登录。你是否好奇,这到底是用来验证什么的呢?
类似的技术在1997年就问世了,但直到2003年才为世人所熟知并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这背后的英雄就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阿恩博士(Dr. Luis von Ahn)。实际上这项技术的名称 Captcha (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 ) 也是阿恩博士提出的 。而这项技术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因为只有人类才能从扭曲的图片中解析出正确的验证码信息。
在很多需要防止计算机欺诈和攻击的领域,Captcha都被证明非常有效,也成为网站主和管理人员的不二选择。以美国票务代理商票务大师(Ticketmaster)为例。票务大师涉及的票务领域包括运动,音乐和各种艺术活动曾几何时,数以百万的销售量。为此曾经深受黄牛党的毒害。黄牛党们会想尽办法抢占人气演出或者活动最好的座位,再以高价卖出攫取暴利。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几分钟之内)从票务大师的网站上把上千张的票一扫而空。 尽管票务大师就每一个顾客可以购买票的数量做出了限制(道高一尺),但是“魔高一丈” ,黄牛们还是通过电脑程序,假扮成不同的人登录网站,成功的绕过了规则买到了票。受损更严重的是普通消费者,他们要么得将就买一些没那么心仪的座位,要么就得咬咬牙被迫购买黄牛手上的高价票。Captcha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只有人类才能解读扭曲的验证信息,进而才能登陆票务大师的网站。守住了这个环节,黄牛们的电脑程序也就无能无力了。 确实,使用Captcha,人们需要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大概10秒)来破解验证代码。但与得到的收益相比,这点小小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不管是像票务大师这样的网站,还是普通的消费者都应该感谢阿恩博士的发明,人们得以享有更完善而又安全的系统,也能以较为公平的价格来购买紧俏的商品。
当然Captcha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验证码的产生是随机的,所以在特定的场景下,人们可能会错误解读,有时会让人哭笑不得。曾经有位女士尝试登陆她的雅虎邮箱,但系统却蹦出了“等待”(WAIT)的验证关键字。不幸的是,她却当真了。她直直的盯着屏幕,等待了20分钟,也没有等来屏幕的变化(当然也不可能有变化),最终无奈的联系雅虎的客服寻求帮助。从乐观的角度看,情况也可能会更糟,想象一下蹦出的验证关键字是“重启”(RESTART) 会发生什么?
Captcha的另外一个目的( 有人一度认为这比阻止黄牛更有意义。)起初并不为人知,但时至今日应该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阿恩博士利用每天数以亿计的Captcha验证来达到扫描和数字化书籍的目的。有很多陈旧的印刷书籍由于字体类型千奇百怪,印刷质量又差,即使是以现在的扫描技术,机器也很难识别,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不是问题。阿恩博士为此专门写了一个程序叫做reCaptcha,把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文字注入到Captcha中,然后交由网站的客户来一起破解。客户通过输入验证码的方式(以及交叉验证的方式),把这些机器难以辨认的纸质化信息数据化。更进一步的是,阿恩博士开源了reCaptcha程序,所有希望使用该程序的用户都能免费的使用,这受到了很多主流网站的青睐,如雅虎和脸书。
那么这个项目的结果如何呢?结果令人震惊,成就斐然。通过普通网络用户的努力,每年转录的文字相当于15万本书,这等同于37500名全职员工的工作量。在这些成就当中,reCaptcha帮助《纽约时报》数字化其历史存档一直追溯到1851年。
概念: 任务统筹策略
Captcha就是任务统筹策略的最佳实践。总结来说,其核心策略是给产品、服务中的某个部分分配一个附加的任务或功能,让它在发挥原本作用的前提下完成新的任务。
阿恩博士尝试计算有多少的人工花费在Captcha验证上,他最终估计每天的Captcha数量达到大约两亿次。所以如果每人每次Captcha验证花费10秒的话,那就是每天5万小时。阿恩博士的一直尝试回答的问题是:我能用这5万个小时做什么?按照他的说法:
I want to make all of humanity more efficient by exploiting human cycles that get wasted!
——von Ahn
这才是任务统筹策略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式: 如何能让产品和服务更有效率。
运用:任务统筹策略的实际应用
第一, 外包,赋予“外部”元素新任务。
韩国某家酒店,和出租车司机达成协议,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他们会和客人聊天,了解他是否住过这家酒店。如果住过,出租车司机会把行李放在接待台右边;没住过,就放在左边。前台接待会根据行李位置,和客人打招呼,而出租车司机可以因此挣到1美元。这家韩国酒店,用任务统筹策略,把识别客人的新任务,分配给了出租车司机这个外部元素,也实现了宾至如归的创新体验。
第二, 赋予“内部”元素新任务。
慢性骨盆疼痛病是一个很难定位疼痛点的疾病。原因在于病变的位置从外观上观察与正常组织相比并无太大区别,以传统的腹腔镜检查,医生自己根本无法判断疼痛点的具体位置。而新的诊断方法的创新在于它赋予了病人一项新的任务。之前病人只是被动的接受检查,现在病人需要配合医生,医生会一点一点的碰触病人的腹部,当触摸到疼痛点时,通过病人的确认最终定位病变位置,为之后的手术切除治愈奠定基础。
第三,让“内部”元素,发挥“外部”元素的功能。
某互联网公司推出过一个“云墓碑”服务。每位逝者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人生,值得后人尤其是亲人缅怀。云墓碑允许用户把逝者的人生经历放在“云”(也就是互联网)这个外部元素上,然后把二维码印在“墓碑”这个内部元素上。悼念者扫描二维码,就能缅怀逝者的一生。这就是让内部元素,发挥外部元素的功能。
《Inside the Box》框架内创新--属性依存策略 http://www.jianshu.com/p/83073f1d1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