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100本书‖039《雅尔塔》知识点整理

雅尔塔会议简介


百度

二战结束前夕,德意日败局已定,同盟国胜利在即。

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为了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召开了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主要会谈内容如下: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

雅尔塔会议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的走向。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并没有走上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而是进入了冷战,所以批评雅尔塔会议的声音很多。

西方有一个主流的认识就是,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对苏联过度妥协了,才造成了冷战。所以美国总统小布什才会说,雅尔塔会议是“牺牲了自由的错误”。

那么,真的是如此么?为了让我们一探究竟,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和采访,细致入微的为我们再现了那次谈判的细节和决策者细微的利弊权衡,讲得这么琐碎,就是要告诉读者:对于当时做决策的政治家来说,即便机关算尽,把所有选择的利弊都考虑清楚了,历史的走向也会超过他们的预期。——得到

 主要会谈内容

 1、东欧政治局势【希腊🇬🇷与波兰🇵🇱】

当时苏联在东欧的军事推动非常快,英国担心巴尔干半岛和希腊落入苏联控制区,这样的话,就会切断大英帝国对印度及远东的联系。

*A英国丘吉尔*

*诉求:*承认苏联在罗马尼亚的势力、苏联保证英国在希腊的自由行动【除了希腊之外,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基本上已经落到苏联的口袋里】

*困难点:*波兰政府的重组问题,波兰沦陷后,波兰政府流亡英国,苏联打下波兰后,扶植了“卢布林政府”

*方案:*重组完全亲苏的波兰政府

*B美国罗斯福*

照顾斯大林的感受,希望苏联配合联合国草创【波兰毕竟是欧洲的事情,对美国来说,联合国才更重要】

*C苏联斯大林*

诉求:排除旧政府,扶植由自己完全控制的波兰政府

逻辑:承认英美在西欧的绝对影响力来交换东欧,换取苏联国家安全。【苏联有着严重的政治自我保护情结,依赖缓冲地带保障国家安全,对“卫星国”的偏执需求,这些传统其实从沙俄时代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结果:*波兰问题模糊化,苏联完全掌控波兰

附:为什么波兰问题这么重要呢?我来带你回顾一下二战的战争局势,你就会明白了。1939年9月1日,波兰被纳粹德国攻击,这正是英国被迫参战的直接原因。

2、联合国席位

1944年,中美英三国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确立了联合国两个最重要的原则:

一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必须遵循“大国一致”原则,也就是中美英苏四强拥有安全理事会议题的一票否决权;二是简称联大的联合国大会,联大要遵从“一国一票”原则。谈判的主要问题,就是在第二点上

*A美国罗斯福*

罗斯福的诉求是抢先在雅尔塔敲定联合国议题,尽早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要知道发起联合国,并让美国加入进去,这是风烛残年的罗斯福希望留给历史最后的政治遗产)

困难点:美国坚持大国一致原则,一国一票

*B英国丘吉尔*

希望新西兰、印度这些硬度自治领获得联合国大会席位

*C苏联斯大林*

对二战的贡献最大!应该拿到更多的表决权

*结果:*

美国同意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联大拥有代表权

苏联同意“美国也保留进一步增加联大席位”

实际上中国的国民政府面对雅尔塔会议被出卖利益的结果后,也用同样的逻辑做出了让步。同样的道理:如果签订协议,那么虽然外蒙古可能不保,虽然旅顺、大连可能无法得到完整的权利,但协议起码可以对苏联有所约束。


1.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目标是避开矛盾。它只是走向冷战的踏脚石,在战争结果尚不明朗的状况下,英美和苏联相互间以避免撞击为最大的原则,是理智的选择。 

2.美国通过雅尔塔汲取了一个教训:他们坚信力量是保护自己的盟友的必要条件。在跟所谓“非民主大国”的对阵中,西方阵营只在己方具有区域绝对的地缘和战略优势时,才可以称为“均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