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有一个朋友在城郊的小学当老师,还没过服务期,但是和我讲的内容让我深思,在不在基层的领导人决策真的差异很大。
现任的校长和她是一年来的学校。
这个新校长原来是来自市区老牌名校,学生生源几乎凝结了整个市的高素质学生,教学成绩一向是前三名,很是漂亮。
于是,到了新学校便就大刀阔斧,狠抓教育质量,力图让这个郊区学校的孩子们和市区学生一争高下,确实很振奋人心的计划,但是高度脱离实际。
以我熟悉的语文学科为例。
我在为数不长的一段辅导班生涯,教授的学生主要就是来自市区那几家尖子云集的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愿意主动掏钱一年8000块来学整本书阅读都不带眨眼的。
而郊区的学生大多来农村搬迁,甚至更多的是从相对落后的地市搬迁过来的,家长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就是会背背课文就足够的思想!
学生素质和家长理念可想而知,更不必提与从小就接受更先进教学理念培养的市区孩子一争高下。
这个年头的语文教学早就不是简单的可以去背背书,记几篇作文模板就能拿高分的时代了,语文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需要旷日持久的阅读积累。
仅从这一点来看,这些孩子们的差距就拉开了。
更不必提英语、数学。
因此这个曾经办学成绩非常亮眼的校长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现在他们学校陷入到了一个怪圈,越改老师越累学生越差,越不出成绩。
“那之前那个那个校长呢?”
“他啊,今年才四十出头,已经被调到一个新的还没建起来的学校了。”
“啊?因为教学成绩不好么?”
“错了,正是因为太好了!说是要建一所完全以这个校长教学理念建设的学校。”
嚯!
才四十出头,就有这样的了不起的成就,一问这位校长,果不其然,有点东西。
怎么说呢?这个校长一接手这所学校,市区和城郊的差距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已经明确定位了,与其和市区的孩子争那一根文化科的独木桥,不如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另辟蹊径,搞音体美,发展成特长生,如果有机遇那么通往大学的路更坦途,再不济也会是一技之长,有立足的根本。
因此,这个学校在保证文化课质量不低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音体美,向上输送培养了好些优秀的孩子,给更多的乡镇孩子送上了重点高中,相对应的这个校长的办学成绩更是辉煌,更多的家长愿意信任并配合学校,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真是有远见的教育人!”
“不止呢,他本人是搞政治学科出身的,一直没放弃他的课,这个校长除了当校长,还一直担任担任两个年级三个班的思想品德课老师!他在的时候,这个学科精品课都斩获过省级奖项!”
说到这里,我大概是明白了,为什么前一位校长,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既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他本人的履历也是更为漂亮。
很显然,他非常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家长的理念,并没有生拉硬套市区优秀学校的经验,而是因势利导,走出自己的特色。
而这一切更根植于他一直没有脱离基层一线,他始终都掌握着一线的信息,所以能做出最敏锐的判断。
实事求是,确实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