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安全或者尊严被践踏时,你会怎么做?不同情境下,我们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尤其处在群体情境中,人的选择会与独自面对某种事件时有所不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社会懈怠。指的是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每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其单独完成时都要偏少。
1、 情境一:
我正在看手机,余光看到公交车好像在往前走。我以为自己晕车了,就抬起头看了一下窗外,发现公交车真的在走。大约半分钟前我亲眼看到司机急急忙忙跑下车,捂着肚子进了马路旁的警务站!
我迅速把头扭向左前方,看了一眼驾驶座。
司机不在!公交车正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缓缓前行。
我赶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前方路口的红灯依然亮着。我乘坐的公交车距离前车大约只有15米左右的距离。我紧张地喊起来:“车怎么在走?谁会弄刹车?”
话音还没落地。一个路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正准备从滑行的公交车前方横穿马路。
我跺着脚大声喊:“有人!有人!快,谁会弄刹车!”
我们的公交车距离前面的公交车更近了。就在这时,车上有个穿黑衣的年轻男子三步并作两步迅速跑到驾驶座旁开始研究刹车。看得出他也没有驾驶公交车的经验。
车还在慢慢滑行,横穿马路的路人正缓缓地游走在两车中间,完全没有注意到旁边这辆慢慢滑向自己的公交车正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
两车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差不多只有不到十米的样子了。我突然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往前倾过去,还没倾到头瞬间又被一股力量拽了回来。
车停了!
路人也正好从两车间穿了过去。完全不知道自己刚才正处于命悬一线的境地。
年轻人用力拉住了手刹。
有惊无险!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在办公室坐下以后,我才突然想到,在我发现之前,车应该慢慢滑行一阵儿了。车上赶着上班的乘客那么多,还有些乘客是面朝窗外站着的。他们显然跟我一样都看到司机下车了。在警察询问司机哪里去了的时候,车上有乘客大声回答:“司机闹肚子了”。但是,在那么危险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发声。
试想一下,如果车上只有一个乘客,他发现了车在自行往前滑行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2、 情境二:
2000年初乌鲁木齐街上还有很多中巴车。乌鲁木齐人又叫它招手停。中巴车上的售票员喜欢站在车门旁,背靠着车门站着售票。
某日下午,我乘坐的一辆中巴车从明园车站刚刚驶出不久,一个年轻小伙子突然站起来质问售票员为什么没有报站,让他坐过站了,现在他要下车。司机和售票员告诉他:下一站再下,现在没办法停车。
这个小伙子突然开始疯狂地打站在车门旁的售票员。一边打还一边对司机说:“你不停车,我就一直打他!”售票员是一个同样年轻的男子。他一脸委屈,一边挡着头,一边用力地把脸转向乘客,大声地说:“你们给我作证阿!我没有动手,也没有还手!”
错过车站的年轻人使劲地把售票员的头往车门上一次一次地撞去,以此来威胁司机。但车行驶在友好路主干道,车流量大,司机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坐在前排座位上的一个中年男乘客看不下去了。他走到售票员身旁,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递给售票员,低沉着声音说:“你是个男人。用这个去戳他!”
整个车厢都被这把匕首发出的冷光冻住了。僵持了一阵儿,售票员突然像个木偶一般不停地摇头,自言自语不停地说:“你们给我作证,我没有动手;你们给我作证,我没有动手……”
中年男乘客无奈地把匕首插回腰间。疯狂男子眼睛里的恐惧就像一层浓雾一口气被售票员吹散了,他变得更加疯狂了。
害怕事态继续发展以至于无法控制,司机撞着胆把车停在道路中间,让这个疯狂的男子赶紧下车。不曾想,男青年大摇大摆走下车后,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拦在中巴车前面,张狂地对司机说:“有本事来压我呀!你们耽误了我下车,我就不让你们走!”
乘客终于愤怒了。大家想办法控制住疯狂男青年的女朋友。男青年才被迫回到车上。在乘客的建议下司机把车开到了附近的派出所。
到了派出所以后,司机对乘客说:“你们有人愿意为我们做证么?愿意跟警察说明情况么?”乘客都点头说愿意。我虽然没有附和,但心里也是愿意的。
下车后,有几个乘客说还有急事要先走,于是我就走到警察跟前开始述说事情的经过。等事情陈述的差不多了,我对警察说:“您再听听司机、售票员和其他乘客怎么说吧。”警察看着我说:“听他们说?他们人呢?”
我环顾四周才发现,整个警务室除了警察就剩下我跟那个疯狂的男人以及他的女朋友。男青年正在被另一位警官教训。她的女朋友独自坐在距我不远的地方。
我反问警察:“司机和售票员呢?我们同车的乘客呢?”
警察回答我说:“司机和售票员说现在是下班高峰期不能错过,忙着挣钱去了!乘客都说有事先走了。”
看出了我的尴尬,警察对我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心情激动、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事人都忙着挣钱去了,其他证人也都各忙各的了,你也赶快回家吧。他俩我们会好好教育的。”
3、
走出派出所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鲁迅先生那句振耳发聩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在100年前,面对麻木的同胞,内心的痛和愤怒。还有什么比一个丧失尊严的不幸的懦弱的人不敢为自己发声呐喊,更让人悲哀和愤怒的呢?
再回到几天前发生的公交车滑行事件。当我满是疑惑地打电话给牛先生,述说整个事件经过的时候,牛先生对我说:“他们都该感谢你。”我回答说:“我是在自救,不需要任何人感谢。”
但是,当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向车尾走去准备下车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乘客都给予我了一种关注,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从这份关注里我看到了认可和赞赏。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鲁迅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我想如果我在公交车滑行事件中那个不起眼的行为,能让某些人在下一次遇到同等情形的时候也能站出来为自己也为他人大喊一声。至少是那些带着认可和赞赏目光看着我的乘客可以这样做的话,这件事情较之把公交车停住也许更有意义些。
虽然,在群体中会发生“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但是心理学同样告诉我们,生而为人我们自出生就有模仿和学习他人尤其是学习榜样的能力。因此,当我们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尊严、价值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如果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也许我们就可以找到几个携手同行的伙伴,并作为榜样带动一群人一起努力,从而避免由于集体沉默造成的“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