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微信读书里看赵熙之的《夜旅人》,这本书在微信读书被称为“神作”,赞誉极高。
“神作”二字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点开来看。这一看就再也停不下来。这本书代入感极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整个人恍恍惚惚,生活变得特别不真实。感觉自己也随着书本的故事穿越回了还未被日本侵占的,前十天的上海十里洋场。
对被占领为租界,孤岛一般的大上海,我并不熟悉。风靡一时的《上海滩》也没有看过,只是从几部影视作品中有个大概的了解。青石板街的道路,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戴着大礼包、穿着稠质长衫的形色匆匆的行人,还有夜晚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歌舞会,穿着性感,打扮独特的歌女……这就是我认识的旧时大上海。
但读着这本书就让我时不时有游荡在大上海的青石板街上,人生无限凄凉寥落,不知前路何方的感觉。
一
本书的情节设置很奇特。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的男女主人公因为时空交错,时间之门被打开,被命运神奇地拉在了一起,相遇、相识、相知、相恋,最终相守。
男主盛清让是生活在七十多年前一九三七的律师。女主宗瑛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二零一五年的法医。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的交接点就是上海的699号公寓。这间老式公寓,一九三七年属于盛清让,公寓里的一桌一椅一切布置都是他亲手布置出来的。二零一五年,这间公寓属于总瑛,是她外婆、妈妈留给她的遗产。七十多年过去,里面的布局早没有了盛清让布置的痕迹。一切早已经不同了。唯一遗留下来的就是走廊里面的廊灯。而这盏廊灯正是时空打开的契机。
1937年10月的一天,699号公寓的廊灯突然剧烈晃动,时间是晚上十点。盛清让突然发现自己所住的公寓变了样,布局和布置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走廊的廊灯。屋子里面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生活的痕迹。
女主宗瑛却恰好在这个时间点去出现场。等她回来已经到第二天白天。他们完美错过。宗瑛发现房间有进人的痕迹。没有丢东西,但阁楼被锁上了,玄关处还留了纸条。原来,早晨6点整盛清让又回到了他自己的时代。
第二天,晚上10:00整,宗瑛见到了凭空出现在公寓里的盛清让。此后他们的命运就有了纠缠、交接。宗瑛拉住盛清让的手回到了他的时代。那个只在新闻报纸和书上看到的时代。这时候的上海距离战争还有10天。人们还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梦想着太平。
两人在两个时代穿行者,成了典型的夜旅人。
二
盛清让在他的时代是个能力超群的人。他是有名的律师,大学的兼职教授。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他正直、善良、坚守。已经敏锐的觉察到战争的气息。正试图说服自己的大哥把盛家的工厂迁回内地。即使打仗也要保存实力,工厂决不能被日本人炸毁或者便宜日本人。盛家的产业很大,而他大哥不相信会打仗,毕竟他们生活在工租界,他们认为这就是最大的保障。要迁回内地,一是工程量太大,二他大哥觉得完全没必要。
盛清让在极力奔走,为他们买票,申请经费。每日疲惫不堪。晚上十点他就会准时回到二零一五年,无论他在哪儿。
宗瑛原是神经外科的著名医生,可由于一次事故手受伤了。就因为这次事故手受伤,她在做手术时又出了医疗事故。患者家属大闹医院,不依不饶。宗瑛无奈离开医院,去做了技术警,法医。她业务能力极强,工作起来又不要命,在单位口碑极佳。她正在遭遇一场车祸案,死者是她同父异母弟弟的舅舅。她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因遭遇车祸,病情加重在医院住院。因案情涉及宗瑛家人,她为了避嫌,没有参与案件调查。而她自己也正被疾病折磨,面临做手术要么成功,要么送命的关键时刻。
三
宗瑛跟着盛清让来到他的时代。战争爆发了。亲眼看到被空袭后,到处是断壁残垣,残肢断腿,看到一个鲜活的小生命被炸死。看到盛清让为了劝服他大哥所做的努力。战争爆发后,人们的茫然无措,物资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