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惊喜,我的圆梦

每个父母都面临着来自孩子的各种“奇葩”质询。

比如,

“到了冬天,我们都有空调暖气,小动物们藏在哪?”

“熊那么懒,那么胖,为什么还能跑那么快?”

“那些夏天到处飞的甲壳虫为什么到了冬天就突然消失了?”

......

每一个问题看似简单随意,可真要回答起来,还真是一件难事。

既然专业,还要生动有趣,这对于两点一线,每天忙到天昏地暗的宝爸宝妈们简直是一次次磨难。

当然,我也深有同感。

所以,我一直推崇选择比较好的自然科普类绘本,帮助孩子寻找各种“疑难杂症”的答案。

而这本由托马斯.穆勒编写,浪花朵朵出品的《冬天里的动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孩子的热爱,让我更加笃定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克制的平衡

80后的我,儿时有过不少弹弓打鸟的经历。

那时总觉得一到冬天,所有鸟类都会朝温暖的南方飞去,剩下不飞的就是我们口中的“傻鸟”、“笨鸟”。

而碰到这些家伙,飞出的石子和泥块就成为我们这些混小子攻击他们的武器。

直到看到这本绘本我才知道,原来只有候鸟才会朝南飞,而如啄木鸟和家麻雀这样的留鸟,只会一年四季的留在本地,寻找食物,度过严冬。

而它们存活的“法宝”就是那身可以把提问控制在38°-42°的羽毛。

如此精确的数字,让我惊诧之余,多少有些羞愧。

因为窗外的鸟越来越少了,每当孩子拿着书,问我那些鸟长什么样子时,我总下意识的觉得,是我和如我一样的皮孩子,造成了无鸟可看的窘状。

虽然事实并非不如此,但那种感觉却十分强烈。


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如此清晰逼真,呆萌的兔子,冬眠的棕熊,僵直睡去的蛇,每反动一页,除了那些活动生动的文字,总让人悠然生出寻找大森林,一睹其真容的念头。

也许是我们离开真正的自然太久了吧。

每当孩子兴致勃勃的临摹书中的动物时,我都想对他说:“孩子,如果可以,带着这本书去森林里跳舞吧,它们会看见的,会听见的。”


孩子的某种热爱,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救赎

小时家里穷,爱读书就是一种罪。

获取知识只能加钟父母负担的念头,萦绕在我脑中很多年,直到我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父母为了让我们知道更多,学到更多,真的已经倾尽全力。

就像下图中的那只觅食的松鸦,

脚下已经摆满食物,所需所做,只是低头去吃罢了。


这本绘本带来的阅读快感是畅快的,与孩子来说就是松鸦脚下的食物。

直观、简单,适合口语讲述,对于亲子共读更是一种妙趣横生的体验。

如果你也买了这本书,请别让你的孩子自己去看,试试陪你的小天使一起读。

你会发现在那笑声和获取知识的同时,那种久违的童趣和对自然的敬畏,总会在字里行间涌上心头,

让你心生温暖。

谢谢后浪朵朵,感恩遇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