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看着台上宋小宝一幅天生逗人乐的样子,感觉他能“干自己感兴趣的事业”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忽然听到”宋小宝累倒暂时告别综艺圈“的消息,并且宋小宝还发出感叹说:”工作的高强压力像高压线一样压着你,不断地在透支,真的有点吃不消了。“
这令人意外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将”兴趣“干成”职业“真的对吗?或许宋小宝正是因为将兴趣作为了工作而失去了原本的兴趣呢?
那么,这对于我们家庭教育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在观察:他的天赋和兴趣是什么?
我们相信,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天赋,天才和平庸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发掘出自己潜在的兴趣”。
直到儿子10岁左右时,我们发现,他对音乐非常感兴趣。
于是,我们就为他请了位音乐老师教他小提琴。“学小提琴”这个高难度的乐器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经过两年的学习,他的音乐天赋已经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能自己看一个陌生的乐谱进行演奏,这已经让我这个“乐盲”非常满足了。
我们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衷是“提高审美及艺术欣赏方面的能力”,并没有让他从事这项职业的想法。
如果将人的时间进行一下区分,似乎可以分为“工作中”和“工作之外”的时间。
“工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的“付出”;而“工作之外”其实也就是自身“享受”的时间。我们希望,音乐可以为他的业余生活带去精神方面的享受。
毕竟,人的幸福,仅仅靠物质是无法满足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功利色彩的影响下,很多父母、包括老师已经准备将孩子的兴趣“职业化”。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走上某一条道路,不惜“巨资”为孩子请知名专业教师指点,就是为了考个好学校,今后能“吃上这碗饭”,将孩子的“兴趣”转变成“职业”。
再好吃的饭,如果让人天天吃,也会厌食;对一件事再有兴趣,一旦形成职业天天面对,也会厌烦。
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对自己运动项目的厌恶提前退役转行,也是这个道理。很可能,父母的一番苦心反而影响了孩子对幸福的感受。
所以,我们并不准备将孩子对小提琴的“兴趣”转化为职业,这也是为了保护好孩子的兴趣。
毕竟,能将兴趣作为职业并始终保持的人只是那么一小部分。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能在物欲横流的氛围中将兴趣仅仅作为兴趣坚持下去已经是一份奢望了。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要说将兴趣作为终生职业了,能将大学所学专业“学以致用”的用到工作中已经是很不错结果了。
然而,现在有多少人干的就是学校所学的专业呢?错误的选择往往浪费的是孩子们宝贵的青春!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职业是职业,兴趣是兴趣”:根据孩子的特点规划学习的方向,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尽量在孩子进入大学时能将所学专业和将来工作结合起来,从而确保物质上的无忧。
而对于音乐的“兴趣”,则可以使他在闲暇时光中享受到精神上的富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