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华为案例

1、初创阶段。

问题:1987年华为第一次创业,是买卖电话交换机业务的。当时这个领域有三家企业,巨龙、中兴、大唐。在技术、资本和社会资源方面,均处在绝对劣势。技术方面,华为的对手巨龙集团,是国家的下设机构,有社科院背景,专家众多。资本方面,华为创始人创业资本是2万1千元,研发投入经费严重不足。而大唐是国资企业,银行融资支持力度大。中兴则在1997年上市,有资本融资。在社会资源方面,其他三家都有国有资产背景,而华为是民营企业,彻底缺少政府支持和社会信任。

解决方案:首先,资本层面,华为创新发展了内部融资,就是引进员工持股的概念,员工的一部分工资,变成了未来的股票,解决了现金不足的问题。其次,技术方面。在当时的中国想要突破技术,只有三条路径。一是自主研发,二是代加工,三是在市场上去置换。华为的竞争对手,作为有国企背景的企业都选择了第三条路。而华为却选择了最难的第一条路,自主研发。华为抓住了通讯行业整个产业发生革命的机会,90年代世界上开始出现蜂窝网络普及,出现2G、3G等概念,通讯设备也从有线转向无线。而华为就在这个领域开始不断研发,它最早研制开发了模拟交换机,叫JK1000,虽然缺陷很多,但是还是因为通讯行业的大变革过程中,享受到了红利。最后,因为自主研发而形成了自己较强的技术壁垒。他们2G技术落后、3G追赶、4G领先,5G引领时代。最后,市场资源。当时中国的城市是有很多通讯设备,但是农村、山区等偏僻地区,基础设施是不健全的。华为就抓住这个机会,多在山区投放避雷针,防老鼠的设备。同时,因为外企、国企体量庞大,都是量产标准化的大型设备,而华为的小体量就给它定制服务的能力,因此在农村市场有更大的需求空间,适应了广大农村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因此打开了市场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