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笔墨
记漫坛百载峥嵘
可余少许
容翁溪畔归处再描赤子渔趣
如始
亦如初
......
文字是有态度的,线条是有脉络的,纸张是有温度的,色彩是有律动的,而它们羁绊在一处,便就有了赋予漫画生命所需要的灵魂,而这种未明出处的悸动,却着实是让我唏嘘,只因这所有的一切温暖,皆是从一部我此前最为不屑的垂钓题材漫画中寻来的,嗐,怎一个造化弄人,原来,你我早已皆是戏中人,不自知,却爱的深沉。
或许正是因为日漫题材的百花齐鸣,我们可以从热血沸腾的绿茵场中认识高桥阳一,草场道辉,大岛司,小林有吾,也可以从璀璨无比的银河系里邂逅大友克洋,皆川亮二,美树本晴彦,士郎正宗,更能从光怪陆离的异世界内结缘尾田荣一郎,岸本齐史,久保带人,真岛浩,可在渔钓题材的范畴之内,却只有一道孤零零的身影,在那湖畔海边的灯影中,踌躇着一种旖旎的风流,后来我的才看懂,在那树影摇曳的光影之中,激流击石,波光泄地,鱼似银梭竞龙门,饵化金钩钓春风,一点墨,一帷布,画的是渔趣四季,写的是浩浩山川,寻的是半世快活,走的,却是让众人悲戚怅然。
所以,就算是冥顽不灵也好,刚愎自用也罢,私认为,就像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在漫画的领域中,前溯五十年,后观三十载,若论执笔渔趣臻之化境的却惟有矢口高雄一人,别无他者。
在《钓鱼手三平》这部我认为的旷世巨著之中,所有的描绘皆成为一种味道,纯粹,不经任何粉饰的本意,抛却一切的妆点,为的就是让人们品鉴其中最原初的味道,这是我们失却已久但久寻不回的初心,不屑迎合,不被苟同,不在物欲横流的假美时代同流,不沦虚情假意的伪善圈层同污,离开手机,挣脱网络,或许,我们真的真的需要收起没有时间的借口,好好看看,好好走走,这辜负已久的山川湖海,这孤芳自赏的春华秋实,人们欠下的不仅仅只是时光,还有自己。
只是,现在的孩子,怎么小小年纪,就一把年纪了。
没有起伏转折的故事走向,没有现代文明的过度腐蚀,在矢口高雄先生所营造的生活里,所有的感动都来自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情感交流,远离了钢铁城市的喧嚣人际,还原了质朴村落的农人炊烟,好似一幕幕催着万物复苏的春雨,将生活的原生风景重塑在你我面前,于我而言,矢口高雄的画,矢口高雄的意,从不在人,而在于物,那一根画笔下的世间万种,皆为有灵。
宫崎骏为我们刻画了最璀璨广袤的天空,尾田荣一郎给我们描述了最波澜壮阔的大海,那么矢口高雄则就带我们解读了最迤逦缱绻的人间,河川蜿蜒见证潮起潮落,四季更迭演绎兴衰盈缺,彼时银装素裹的崇山峻岭让尘间婆娑入眠,此刻温煦暖心的妖娆春风将天地万物唤醒,林间彩蝶婀娜,村落小儿嬉闹,轻扬的竿儿牵出水面一尾腾挪的青口,爷孙开怀的笑声如此的慰藉灵魂,将人心的朴实装填的分外缥缈空灵,这是人与自然最美的牵扯,像是游子归家那种虔诚深沉的爱意,又像是儿时母亲在耳边轻声呢喃的朦胧,静静的翻阅书本,促膝凝视,我们会在故事里看见自己,会在故事外看清自己,一来一回,或许便是一整个人生。
我们在拜读先生作品的同时,也在漫画书中思索属于他人看似重复的一日一日,在那些日日岁岁里,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吸引着不一样的我们,平凡,不凡,普通,别样,画卷中一笔一划所呈现的「他们」,用着同一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用力的活着,殊不知这所有早已形成了一种交织牵动书里书外的情感共鸣,拉扯着故事人物与读者内心的心中柔软,这一刻的共情,正犹如我们自个的生活,同样是他人眼中的日复一日,只是个中精彩,惟己自知。
遗憾的是几年前才堪堪认识您,悲痛的是堪堪认识您数载便只能在书中缅怀音容,或许,您要的并不是读者时常重温作品的尊崇,而是每一份能够从《钓鱼手三平》中重拾初心的信念,遵循着内心悸动的方向,打开家门,走向山川湖海,走近万家灯火,活出最纯粹的自我。
去钓鱼吧,那怕你觉得会枯燥无味,权当是一场放飞思绪的午后探戈,轻盈让灵魂跳跃,然后,去找回属于你在生活中最原初的味道,别让离开漫画的生活,连扮回孩子的权利都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