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的出现 - 草稿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最直观的。

        在《黄帝内经》里面讲述望诊的内容很多,有望面色、神态等等。所以说望诊是随着中医一起出现的。

        舌诊的内容极少,且出现的年代也较晚。在《黄帝内经》里面舌诊只有简单的描述。舌诊是在金元时期才真正出现的,但并没有发展起来。到了清代,才跟随着温病学说一起发展起来了。

        舌诊是怎么出现的呢?

        在金元时期出现了第一部中医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专门论述了舌诊,但相对简单,由于后世的不重视,几近失传。

        到明代太医院有个院长叫,薛立斋。在南京太医院述职的时候在书库中发现了《敖氏伤寒金镜录》。书里面有许多的舌诊内容,这时薛立斋才想起在京城有人通过看舌头诊病如神,才明白那位神医是看了这本书。与那位医生不同的是他把这本有舌诊的书复印后广为宣传。从此以后,舌诊才大行其道。

        金元以后,到了明代,温病学说兴起了。因为当时社会动荡,瘟疫蔓延,一旦流行,成千上百的百姓因此患病。这时候的病人多出现热证,以前的散寒经验行不通。而《敖氏伤寒金镜录》中正把舌诊和热症联系起来了。因为,人体越热,舌象(包括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越明显。

        当时有名医生吴又可写了《温疫论》,书中论述了瘟疫的来龙去脉,认为瘟疫以热邪居多,舌诊是最易鉴别的。人受热邪后,舌象变化是最明显,舌苔会变黄、舌质会变红,而脉诊却未必有那么清楚。

        从明代到清代,从瘟病里面分出了“温病”。这就温病与舌诊有了密切的关系。后来,舌诊与内伤病也建立了联系。这样一路发展到清代,舌诊基本成型。在晚清时期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周 一、绪论 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优秀文化的...
    吴庞炜阅读 2,790评论 0 1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7,011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83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