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天没打开过简书了,家里两个孩子,一个病了一个月还没好起来,一个正在积极复习准备期末考,精力实在有限,凡事有所取舍,毕竟,实实在在的生活才是主旋律。
刚好看到一些关于高考的信息和数据,除了一边感叹时代变了,就剩下迷茫了。
感叹的是,以前的我们读不读书完全取决于自己,想读就读,不想读就算了。现在的孩子们,被卷,被“优秀”,被“全能”,已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依附在父母,社会,体制上面的寄生生物。
迷茫的是,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朋友圈这样写:
如果宇宙的尽头是考公的话,那985211和二本没区别。如果打算以后送外卖,有学历跟没学历也没区别,只不过,拿着个证书,或许还能做点别的而已。
如果读书的尽头是为了谋生,那其实不读也可以,活得多好主要看脑子好不好使。
如果读书的尽头是为了自我实现,那就随心地读,卷什么呢?
迷茫,因为我曾经当过孩子;迷茫,因为我的孩子即将卷入这个无底的漩涡,身不由己。
活着已经很难,还要思前顾后的活着,小心翼翼的活着,被各种卷的活着,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