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那天,我对爸妈承诺:婚后,会常回家看看的,让他们一定不要挂念我,一定不要为我担心……这番很普通的话说哭了现场的许多人,其中,有已经出嫁的女儿,有闺女不在身边的母亲,当然,也有我的爸爸妈妈。
每次回家,说是看爸妈,我总是两手空空,但每次返程,都是满载而归。只要我一回去,妈妈总要把家里吃的用的搜罗个遍,生怕我才成家不会过日子,缺吃少用。其实,我什么都不缺,可她还是不放心,只有把东西都给我准备齐了才肯满足。
妈妈给我的爱,远非一点一滴的给予,于我而言,它们更是一座座跨越时间的桥,无声却有形地扎根在我的内心深处,伴我从小到大……
因为小时候父母两地分隔,从一个牙牙学语、不会走路的幼儿,一点点学会说话、走路、认字、读书,妈妈不仅给了我最初的成长启蒙,而且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宝贵品质。
记得,上幼儿园时,老师让做手工画,每次都是妈妈帮我一起构图,画各种活泼可爱的花草动物,然后教我上色、裁剪、粘贴……那时候,幼儿园的小红花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拿回家一朵,妈妈把它们都别在我书桌前的窗帘上。对这个细节,多年后,成为我高中一篇优秀作文的精彩内容。在我眼里,这些象征着奖励的小红花,都是妈妈用爱为我筑起的成长之桥。
每当有人夸我字写得好看时,我都特别感激我的妈妈。因为才开始拿笔写字的时候,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横、竖、撇、捺、折,更不知道怎么做到“横平竖直”。但妈妈的方法总是很多。她捏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手写疼了,她就一边给我揉,一边唱着“小手小手你别疼……”的儿歌;我气馁字写得歪歪扭扭时,她告诉我,写字如同做人,只有把字写好了,人才能做得漂亮正直。那时我虽然不懂得这些道理,但知道照着妈妈的教导,一遍遍地练习,一定能把字写好。直到现在,我仍能从妈妈保留的我小学时的作业本中看到当年刻苦练字的影子,那一行行工整的蝇头小字又何尝不是妈妈用做人之道为我搭起的通向知识殿堂的文字之桥。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我写到半夜还没有写完,又困又烦躁。妈妈一直耐心地坐在我身边陪着我,还用橡皮泥给我捏了一排的小人儿,说它们都是来给我加油打气的。看到那些举着小手的“啦啦队”,我又提振了精神,一鼓作气把作业全部写完。第二天,成了全班唯一一个完成作业被表扬的孩子。当年给我加油的小人儿虽然已不知去向,但妈妈给我的鼓励却成为了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毅念之桥。
读中学后,因为住校一个月才能放假回家一次。那时我抵抗力差,经常生病感冒,妈妈担心我身体不好,影响学习,除了每月回家给我改善生活外,高三那段时间,她常常是赶两趟车去学校给我送饭,每次都等到我吃完她才离开。每每如此,同学们都羡慕地说我幸福。妈妈这份风雨无阻的爱,使我立志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决心朝着这座希望之桥通向理想和远方。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我没跟家里商量就报了南方的一所高校。妈妈知道后,坚持让我改在省内就读,原因是为了离家近一些,爸妈能够照顾得多一些。但那时,我早已成长为一个能够照顾自己的大人,可在爸妈眼里,我仍是那个需要他们关心爱护的孩子。大学四年,不知多少次的南返北归,在路途上,我无论走多远都没有感觉到孤单,因为我知道,他们用无言的爱为我架起了一座心心相连的博爱之桥。
如今,妈妈已年过半百,在我看来,退休在家享享清福不好吗,但她总也闲不住。每天和自己在院里开的几片菜园打交道,操心什么时候买种子、什么时候翻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每次回家她都会与我分享她的菜园趣闻,比如:她种下黄瓜结了瓜妞儿、豌豆夹长得个大又饱、生菜能像卷心菜一样包起来……她把自己的乐趣付诸于劳动,在她看来,只有在劳动里才能不断地实现人生价值。妈妈的勤劳乐观,不仅教育我在工作中敢于吃苦,乐于奉献,而且也为我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架起了一座永恒的价值之桥。
行云流水间时间悄然而过,我感恩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妈妈为我搭起的母爱之桥,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和艰难,她都能一次次地渡我成功上岸。作为妈妈的女儿,我以妈妈为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伴我成长,于我寓教,是值得我永远向之学习的“财富”之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了父母对儿女的爱,无论是山高水远的牵挂,还是笃定无悔的付出,都只为我们更好地成长,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缩短时空的绳线,做他们今生永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