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一天 听书稿写作』
前言: 好像这也是我正式开始学写作的第一天。我就已经开课来告诉陌生的你们,我是如何从小白成为“大咖”,完成人生逆袭的。这是不是有点疯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把自己打扮成那样的,也就是先装,装着装着就像了,像着像着就是了。正是想到了这个话,所以,灵光一闪,有了我现在开设这个『如何从小白成长为写作大咖』的课程。
其实,到底什么才是大咖?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在脑海里忽然有这个念头,心里想我可不可以以假设的方式,去展开我学习的这样一个过程:把自己学习的这个过程当成是一堂连载的写作课。我已经是一个写作大咖啦,我来告诉你们,我是怎么样成长为大咖的?虽然事实上我现在不是大咖,但是我就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已经逆袭成功的,很牛的作者。第一步是怎么开始的?
(哈哈,你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吧?我在笑)
内心的想法是,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阅读。既然是学写作,那么就从“写作”这两个字展开搜索。关于写作的课程,文章,以及文章中所提到的书籍,都一一去阅读,学习。
今天由大咖彭小六的一篇文章,延伸关注了几位文笔挺好的简书作者。看了很多篇文章,挑了一篇最有感触的做了一些笔记,在这里分享一下。
也是针对他的文章做了一些提炼和感悟分享。因为反复思考之后,个人觉得听书稿,拆书稿,读书笔记,这一类的文体还是比较适合像我这样的新手,毕竟无论写什么题材的文章,最基础的东西一定是自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想法,转化出自己可用的素材。
这位简友叫做:总要剩些鱼。关注到他,是因为在看彭小六的一篇文章时,他有一条回复很棒。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好感。通常情况下,无论是文章或者是一条评论,如果写的很不错的,我都会点进去他主页,去看他一两篇文章,如果觉得不错的就会关注。
而我点进去他的主页之后,看到他有一篇文章是在讲听书稿的写作,就特别的感兴趣。因为刚好这两天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去写文章要提升自己的水平的话,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提升才会更快?想了很久之后,觉得从听书稿这类的文章入手,对目前的我来讲是最合适不过的。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就觉得就是那么刚刚好,有点天注定的意思,刚好是我想要的东西。就点开看了一遍,看完一遍之后,我觉得它里面讲到的很多东西,挺好的,能够给我提供一些帮助,于是乎,找来纸笔,又看了一遍,做了一次读书笔记。
什么是听书稿?
浅显易懂地将书中内容掰开,揉碎了,讲给观众听。(我再加上几个点:吸收,整合,提炼,输出给听众)
文章当中也写到很重要的一点,听说搞是对书本精髓的提炼,而不是读者视角的书评或者是读后感
首先对于听书稿的写作,第一个问题是选题。
要尽量选一些我们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子的话,因为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会更加的专业,那我们写出好文章的概率会更高。这个观点在今天在简书大学堂购买的一个写作课程中,也有提到。
当我们选完了主题之后,选好了书之后,那么就要涉及到一个阅读的问题
作者在他的文章里面提到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以上,我个人觉得,三遍是最低的基数。对于我来讲三遍估计是不够的。
在这里我们只讲方法,暂且不说读几遍好,当然越多越好。
首先第一遍就是要找重点,把框架写出来。
第二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并且归纳分论点,举例子。(这就需要平时读书的时候多多收集素材)形成思维导图
第三遍:核对思维导图,重点是否跑偏。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写作(通俗地讲就是在框架之上进行内容填充)
开头:引言:作者,书本简介,概况。
抓住要表达的核心关键点,读者的痛点,以及两者相结合。组织论点,论据。以上统下,层层深入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案例《影响力》
注意:主论点之间不重叠
其中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提到了一本书,两次运用这本书当中的两个法则,这本书叫做《金字塔原理》,加入待读书单当中。
粗略分享了一些浅显的收获,有缘看到我这一篇文字的也可以去到作者原文进行再一次的阅读学习。感谢有你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