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考填志愿一意孤行只填一所大学,最终与本科院校擦肩而过的二表妹,最终赌气就读了一所专科院校。到校报到后,才发现学校和自己想象差距太大,原先的意气风发,豪情壮志,顿时烟消云散。一度陷入抑郁状态,原先开朗的性格也不见了,动不动就和人吵架,过后又后悔。放假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来,父母着急的不得了。只得让大家轮流来劝劝她。
多次问她为何当时填志愿不听大家的意见一意孤行,都不肯说。最后在一次外出散步的时候她终于说了原因,是因为她看到父母给她提各种建议,心理很烦,也很火,就想坚持一下自己的意见,而且这是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掌握。听到这个原因我心里有点了然了,那几天她父母给所有能在高考填志愿提供建议的人都询问了个遍,最后按照就业形势学校实力排出个12345,却没有征求过二表妹的意见,也没想过她到底喜欢什么,似乎完美的安排这小姑娘的人生。但没想到小姑娘最后一个建议也没听,瞒着父母自作主张填报了。
表妹从小乖巧懂事,学习优秀,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是每次家庭聚餐夸奖的对象。最重要的是“听话”。没想到“听话”的背后是她一直压抑的自我。终于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爆发了。但为此付出的代价让她受不了。
而她填志愿这件事的背后潜藏的是她自我认同的问题。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个部分的心理历程。亦可解释为认可赞同。
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出生开始就在开始寻找认同,如性别的认同,行为的认同等。而青春期和更年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年龄认同。
而二表妹正是在青春期没有处理好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问题。
父母过度的干预和保护,让她没有自主权利,而日渐增加的年龄,让她具备了自我独立的条件和想要独立,想要向外发展的需求,父母阻碍了她的社会过程,致使她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这给她带来极大的困扰,也使他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要获得最高的自我控制的权利,我怎么做应该由我自己做主,任何其他人包括父母的意见,都应该是第二位的,或者说只是参考价值。
青春期是对自我人格整合,对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需要给予空间,使其能够有独立的空间,但同时也要给予支持,帮助其更好的社会化。
最后在我的劝说下,二表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开始了心理咨询旅程。希望她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能对自我有新的认识,开启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