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单位紧急开了一个材料修改会。
在我看来,这份材料基本没啥大问题。但领导却从里面挑出来88个毛病。
最惊人的是,领导连听汇报、带看材料,只用了20分钟,而这份材料有20多页。
在听完领导的问题后,我深以为意,说的确实很有水平。
经过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跟大家探讨一下。
第一招:这个表述可以更细、更清楚一点。
中华文字,内涵博大精深,一个词乃至一个句子,都可能蕴含着好几层意思。
所以,当你真的觉得一个材料已经十分完美,但还想给写材料的找点麻烦,就可以用这招,而且屡试不爽。
那天的会上,领导首先提出质疑,“啊?相关部门是哪些部门?相关费用是哪些费用?提供社会事务服务等工作,等什么等,为什么不具体到位?”
怎么算细?头发丝细不细,领导说不行,那半根头发丝才叫真的细。
怎么才算具体?。列他10条够具体了吧,领导说不具体,每条再加个说明。
所以,这个很主观,没办法,人想咋说就咋说,只要说到点子上,那就是好意见。
说不到点子上,也不至于出错,毕竟显得你很认真。
第二招:目标不符合实际,必须再具体。
目标谁敢提,那是“一把手”的权力,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这样想是错的。目标固然是领导的势力范围,但是写材料的人如果不提,或者提的含含糊糊,那就是错啊。
你想想,任何一份材料,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否则写它干啥,讨论它干啥。
所以,主要是进入讨论环节的材料,领导一定是想达到什么目的,而需要大家一起陪着他达到这个目的就行。
“啊?十四五末上涨30%?这个有点低了,你们再看看。”
“啊?预期收益这么多?能达到吗,你们再想想。”
其实,“你们再想想”并不是真的再想想,而是“你们的目标”定的不行。
领导就是喜欢委婉,即使再钢铁直男的领导,也会在大部分场合委婉表达自己的内心。
所以,既然有的时候领导不好意思表达,你干嘛不率先提出来,没有特别具体的目标数值,也可以说,这个目标建议再具体一点。
至于,领导真的让你说的时候,你可以再推给负责业务的部门。
这样,还能显得你,胸怀大局。
第三招:不够精炼,应该惜字如金。
材料这个东西,最折磨的人地方,就是改。
而且,怎么改都对,特别是领导说的话,即使是狗屁不通,也是对的。
“啊?写了20页,有必要这么多吗?”
“啊?一句话能说完的事情,扯这么多没用的,干啥?”
“啊?你去学学古人,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你们咋这么啰嗦。”
古人,要写古文吗?有些人就说,“我写个锤子的古文,有病吧。”
嘿嘿,其实这也是很主观的东西。就像那句话,“他大爷的!”和“他大爷!”有啥本质的区别吗?
但是,领导就喜欢没有“的”那款,“的”全部删掉,就OK了。
其实,你说一个材料真的要精炼到什么程度。我看也不至于。就是领导的一个心情。
但是,假如你真的没啥意见可以提了,说一说也无妨。
最多,也就让办公室主任受受累。
开会修改材料,在有些地方还叫“推稿子”。有时候一推就是一整天。
想想都吓人。改来改去,就是那么一堆风一吹就没有了的东西,任何意见也是这样的,说完就完了,没人会记得主要领导之外的任何意见。
所以,你们领导在单位是怎么改材料的?你有没有因为改材料而产生的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