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贼船

陈明和程欣又打了起来。

多年以来,两家一直闹得不可开交。

我和读书人笙卿过来当和事佬。

过往二十年,两家人闹归闹,但也都碍于文化人的身份,总是口头上说说,今天却是打了起来。

我让衙役把两波人拉开,在中间摆了张桌子,分别问话陈家和程家。

其实都是些陈年旧事,不断发酵。说着说着,就走说回了二十年前。

二十年前,陈家和程家都有位出色的少爷,两人同窗,均在镇上书院读书,恰巧来了位钦差,说是要给当今太子选个适龄的伴读,这伴读不仅要文采好,武艺棒,还要不二心。

谁都不是傻子,这是天大的好事,陈家和程家作为本地大户纷纷疏通关系。陈家找了京城的远亲,程家请了各个乡绅。两个孩子也都是争气,一个文试第一,一个武试榜首。一时之间难分高低。

然而,挑选之日,饱含诗书的陈家少爷右手一直抽搐不听,身强体壮的程家少爷却窜了稀。名不见经传的笙卿当了选。

笙卿是书院的免费生,家境贫寒,靠母亲为书院做饭洗衣才能够在书院旁听。虽然在考试中表现并不出色,但当着大人的面不露怯,也是倍受钦差喜欢。关键是,这样的人没背景,好操控。

笙卿在挑选当日便告别母亲,出发去了京城。而后的事情,便是两家人不断纠纷,其母亲也被学院养着,不再干苦力活。

至于两家人的纠纷,还在于那场面试。两家人均认为是对方给自己孩子下药了,才导致被一穷苦孩子给捡了漏。

二十年过去了,两家少爷早没了当年的风采,更给两家人的伤口撒了盐。

今日,笙卿返乡,除了规避改朝换代被误伤,更重要的是缓解两家人的矛盾。

笙卿站在两家中间,不紧不慢的诉说这二十年的生活。从初入京城的不适应,但后来被党羽之争误伤。讲的那是一个苦。笙卿本是太子伴读,然而太子在今年被废了,伴君如伴虎,都是九死一生的苦差事。自己能够或者回来已经是实属不易,幸好当年不是两家少爷呀,朝堂人心险恶,难以揣度。

说着说着两家人的闹声慢慢弱了下来。其实两家少爷虽说没能达官显贵,但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快到而立之年的两人都有了大胖小子,反观笙卿,却依旧孑然一身。

有了更差的比较对象,两家人表慢慢散了。

我不禁赞叹笙卿,进过京的人就是不一样。

笙卿说,当年我进京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陈明给程欣下巴豆,程欣给陈明吃麻沸散,都是我暗示的。两家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做了亏心事,只不过是心中憋了口气而已。为啥矛头没指向我,为啥我要把这些话跟你说,那都是要拉你上贼船,有兴趣吗?

笙卿一挑眉,我内心一颤,我这不已经上了贼船了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