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0 046 小自班 人总有选择。

我个人的价值观里有一个词是智慧。

每个人对智慧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智慧如何体现呢?我以为首先不是聪明,学东西快不一定智慧。也不体现在博学,知识堆砌多了也不一定智慧。

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是很能体现智慧的,正是一次次的选择造就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说起选择,我听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一个选项等于没选择,两个选项叫难选择,三个选项才是选择的开始。

大多数人在面临问题,都只会产生两种选择。

打或者逃;

我赢或者你赢;

反抗或者忍受;

成功或者失败;

支持或者反对;

……

能看到第三选择甚至更多,才是智慧选择的开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生前写的最后一本书《第三选择》让很多人找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二元对立的。当我们放下对立,协同合作,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这就是第3选择,这是一种寻求协同的思维模式。

我们常见的思维模式有几种:

一、我看到自己。

将自己看做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二、我看到你。视他人为人而非物。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对对方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奸商”,“他没什么文化”……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包含着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3选择。

三、我找到你。面对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四、我和你协同。

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一步当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的工具,不要在创意的过程中过多的评判和争执,鼓励大家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须要相信能够找到第3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而创造协同是需要四个步骤的:

询问

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

界定

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

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

创造

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3选择;

达成

当形成真正的第3选择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其实,所有放下「人」「我」分别、脱离二元对立的选择都是第3选择,是众生的智慧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