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莽行记之香王寨

老老说他住的地方有点高,伸手可摘星,俯身远甚天下第一桥,壁立万仞,云海苍茫。

要上去,需费大劲,堪比升级打怪,不论是地缝峡谷还是上玄奘道什么的,一关比一关难。

我把我的顾虑说给他们二人听,他俩略略考虑后,一致认为我应该留在山下比较妥当,真是不可思议!

“芝麻姐姐,要不你就在这下面呆着等吧,我和瞌睡虫明早先上去探探路,他是蜘蛛人,我是小铁人人猿泰山,你还是算了,妈妈说牙齿不好,不要吃硬豆子,你别太勉强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瞌睡虫一旁笑着看戏。

“归根结底还是你俩不够了解对方,经我慎重考虑,豆子没问题,芝麻也没问题,此行只不过是龙王爷掉水里。”

我还有话想说,瞌睡虫递过来一个令人十足安心的眼神。

“一切有我在,把心放肚子里。”

次日一早,经山村里才修没几年的盘山路把车开到了一个名为“宝剑村”的原始村落边上的香王寨。

香王寨充当的角色就像是宝剑村天然的入口牌坊。

古旧的牌坊布满风霜,依然不失典雅庄重,屹立在重重叠叠云雾缭绕的苍翠山坳中,宛若时空穿越,斑驳的牌匾上刻着古老的文字和图案,一侧的飞檐上卧着一只身姿矫健的优雅石狐。

石狐半眯着眼睛,慵懒地蜷缩着身体,似是假寐中警惕着周围的一切,又如是在倾听山风软语穿梭。

安静且机警,宛若大山中神灵般的默默守护者。

长板凳一样的山体嵌在环山之中,现已凿有逼仄的隧道,入口处有一大片空旷地,上面铺满了青白色的碎石,两边是天然的石壁,靠右停有一辆风尘仆仆的小汽车,入口不远处还有一对老夫妇坐在石凳上,面前摆了两箩筐的果子在卖。

上前攀谈后得知,他们是宝剑村民,常到此处和山下的人买卖一些东西,山下人更便利,会固定时间车运或人工运送一些生活必须品上来与之交易,虽一山之隔,大地万物就能生长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热闹的时候像个小市场,平日里比较冷清。

以前会去山下赶集,半夜起来赶一大早的路,买了东西再翻山越岭回来,很费脚力不说还得披星戴月或摸黑走夜路。

后来修了路,方便了不少,即使东西的价格上涨了一点也还能接受,当然,买卖自由,觉得贵仍可自己起早摸黑下山采购。

有钱的一个电话就把货订到这儿,还包送货上门。

宝剑村里不通车,村民也不想香王寨这道“大门”被过度打开,与世隔绝久了,上了年纪的不想改变,出去见了世面的年轻人要捍卫自然净土。

这儿要说下香王寨,据说是很久以前这儿有个山寨大王,谪仙人般风度翩翩,浑身还散发着令人沉醉而多变的香气。

那香味时而似那山茶青竹,雾中松森;时而又似那橙花薄荷抑或是樱雨桂落,言之不尽,总之变幻莫测,令人迷醉。

话说这香王什么都好,也未做过坏事,反倒因为他的出现,这一代村民年年好收成并无病无灾。

怪就怪在香王这个人太勾魂夺魄,无论男女,但凡见他一面就再难相忘,更不能看其眼睛,一双狭长、深邃如幽渊的狐狸眼睛,神秘、狡黠又危险,对视一眼,回家多少都会魔怔几天。

那时,曾一度令当地的村民对其心心念念又避之不及,碰巧有行走江湖驱邪除魔的道士来了此地,了解到村民的大致情况下,认定香王就是狐狸精怪,誓要为民除害消灾解厄,便主动带领村民在户外搭建临时神坛作法。

也是无巧不成书,自道士作法后,香王便不知所踪,连带他的手下也同时没了去向,倒是后来常有村民于晨昏十分在香王寨看到过一只火红的赤狐,还说那眼睛像极了香王,但没了香气,眼神也不勾人心魂,反而有些委屈可人。

再后来,这里就成了如今的香王寨,古朴的香王寨牌楼下方还有香火孔,至今仍可见香烛。

听了村民的讲述,我点了香,许了愿,所遇皆是缘,希望香王赐我点香,青茶花雨什么的,听名字就好喜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