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观念是比较偏激且有失公允的,但是也是别有用心,有其时代意义的。
首先为何说它是比较偏激且有失公允的呢?因为凭一个人导致一个国家的兴亡事情是不可能。,原因很多种,个人想到的有以下三点:
一、国家是需要一整套人事管理制度构架且构架内每个人负责相应的职能才能运行起来的。如果这个构架协调,国家机器运行顺畅,就会蒸蒸日上;如果失衡了,无法发挥职能,国家机器运行就会不畅,就开始出现问题,问题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内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二、古代国家的组成往往是几方势力达成共识共同组建的,从商周的封建制到魏晋门阀政治到唐代胡汉一体等基本可以体现这一点。若几方势力失衡形成内斗,同样是导致国家衰亡的原因。北宋后皇帝权利越来越大,但同样不能一人专断。即使强权如明太祖、明成祖、康熙、雍正等,他们在推行政策时同样需要集思广益,使得拥护的各方力量的利益均衡才可能施行的。史书是一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录下来的,所以后人容易认为所记录的人物就是当事者和事件主要责任人,而忽略了他们的代表意义和他们背后的所有相关人和事。
三、影响国家的兴亡还要看它的综合实力如何,这包括了经济、文化、制度、军事、人口、民生、外交等等。这些如果趋于倒退,那么国家也就会慢慢失去活力直至枯竭。
所以一个国家的衰落是很多不好因素积累汇聚导致的结果,把责任推给女人比较偏激且有失公允的。所谓的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几乎发生在王朝更替的时候。当王朝已经到了积重难返,命悬一线的时刻,那些所谓的祸水恰好出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能算命不好,被拿来当替罪羊。
有人或许会反驳说那些被记录的红颜祸水缺失有兴风作浪、蛊惑皇帝作恶的举动,难道她们没有责任吗?
当然,说到责任,肯定是有的,但是却构不成主要负责人。难道历史上的昏君和暴君真的如后入认为的那样昏庸无道、轻易受蛊惑的吗?这未尽然吧。纣王、夫差、隋炀帝、唐玄宗等等,前半生都是光辉伟岸、英明神武的,而落得亡国辱身的结局如果是因为一个女人,那就太把政治和治国安邦看得太儿戏了吧。至于认为那些所谓的红颜祸水兴风作浪,任人唯亲,蛊惑皇帝,擅权弄政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似乎过于小人之腹见吧。那些能掌握权力中枢的人难道真的只想中饱私囊,明知错误会导致杀身毁家的事情还执意去做吗?换位思考一下都知道不会,谁不想留名青史,证明自己德位相匹呢。
然而历史的表象是成王败寇。西施、魏冉、窦婴、卫青、卫子夫、李广利、杨国忠、杨玉环、戚继光……历史上很多人的在他们或光辉或灰暗的表象面前,有多少人会知道他们发迹的过程呢?不管什么人,只要取得成功的就成了贤良淑德,而失败的就成了奸佞祸水。
接下来说为何红颜祸水的观念是别有用心的。
记得《论语·宪问》有一则: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被孔子骂好色的卫灵公为什么不会败坏国家,就是因为他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南子可以迷住卫灵公,但是迷不到整个国家。
众所周知,历代皇帝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个个国色天香,但是王朝还能保持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正常运行,如果按红颜祸水的逻辑,那是不是功劳都要归功于皇帝的不好色呢?这么说整个国家的公职人员和各方势力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庸》有言:“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祯祥和妖孽其实就是王朝气象兴衰的表现形式。当王朝兴盛,整体态势在上升,对国家各项事务进行有效治理,国富民强,自然就是祯祥之兆。当国家衰落,政局混乱,什么事务都不用心做或无力去做,自然就会出现天怒人怨,导致各种天灾人祸。
但是往往祯祥都归功于皇帝,而灾异归罪于女人,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根据以上的说法,古代是男权社会,女性属于附庸角色。身为男权的聚集着,国家的掌舵人的皇帝是负有极其重要的职责,皇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系极其广大,所以他们需要被限制,被规范,需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不能受奸邪小人蛊惑而造成国家混乱败亡。
因此历代忠臣贤良在劝谏时除了勉励皇帝励精图治外,还要警告他们不要受诱惑,耽误政事,其他的不利因素倒是外人可以处理的,而那些能与皇帝同床共枕的女色对男性有极大的诱惑,温床耳软、意乱情迷是外人难以对付的,自然就成了警惕的对象。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别有用心,它在古代是无可厚非的,有它的时代意义。但看待历史上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性角色是,我们应该把她们当作虚指对象,不要把它实体化了,这样或许不至于流于无知肤浅。
最后,现代社会已经步入男女平等的文明阶段,男女都同时肩负起创造历史的责任,对于现代女性的定位要肯定和秉持公心,红颜祸水的观念已成历史,再也不能再用这个观念去诋毁女性。历史虽然已成过往,但对那些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所谓红颜祸水,现代人或许应该给予重新审视和公正看待吧。
——2019.04.19
(本文为个人想法,若有不对之处,请不吝赐教。若有其他想法,欢迎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