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篇叫做"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其实是一件好事"的文章,深有感触。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被灌输各种观念,必须勤俭节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等。
仔细想想,这么多传统美德,有哪一个是真正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着想的呢?有多少是因为,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对别人有好处。
可是对我们自己有好处吗?在很多情况下我对此持有怀疑态度。并不是说要我们摒弃这些传统美德,只是我们在践行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
或许这听起来很现实,但有谁不是生活在现实中?每当看到善良的人因为持续的善良被变本加厉地要求,期待,甚至剥削。我在心中都大呼不爽。
由此我挺喜欢一句话:你若不仁,我便不义。
但是请不要误会,我并非倡导冷漠自私的社会环境,我只是觉得,善良的人,你是不是应该有个度呢?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被骂过白莲花,圣母。我很诧异,因为这和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难道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别人着想,错了吗?
这样的观点其实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多少次呢?站在了谁的角度呢?有些人,你越为他着想,他越是得寸进尺;有些人,你越是为他着想,他越是觉得理所当然。
而我没有信心一直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毕竟是我,一切行为在利于我的基础上适当的利于人。
所以当利于我这个基本要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我情愿在不妨碍人的基础上舍掉利于人。而当我这样选择的时候,我并不期望别人理解我,但至少不希望别人指责我。
我钦佩极端的利陌生人主义,只要他自己也同时践行这一主义。同时,我又有点同情他,只要他在利陌生人的过程中使得自己suffer并无其他利处。
我不觉得一个人应该压抑自己的感受无下限的以他人的利益为主导。奉献善良必须是自己愿意才好。
如果我有一个小朋友,我可能会教他,说出自己的需求,假如遇到困难,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帮助。
我们的父辈因为太爱我们,所以努力教育我们变成大家喜欢的人。我曾经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好,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喜欢。
可是渐渐我发现,别人,是最难讨好的群体,即使我们变成别人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所以,我们还是讨好自己吧,这是最保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