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教授又晒春联了,这次是“笋破冰泥辞岁尽,梅开雪野盼春来”,横批“万象更新”。
猪年来临,网络上发出很多猪年春联,祝福猪年诸事顺利。
这里撇开易教授写得怎么样不说,精神倒也值得鼓励!
要让更多的文化名流拿起毛笔,蘸墨抒写汉字,这本身具体很好的象征意义和带动作用。
比如文艺界联合会有十几个专业协会,有的地区有的协会了无生气,本来好端端的文化组织,不是缺少组织者,就是缺乏那些会"来事"的会员,更多的人是从众心态,看热闹者占一大部分。如果没有人时不时点一点文化的“火”,协会就会沉寂得一潭死水。这怪可惜的。
几十年来,冯骥才先生一直在倡导保护民间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层面也越来越重视,但总体上参与的人还不多,不少民间技艺正来不及抢救而消亡。
从这一点看,书法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有非常庞大的群众基础。书法艺术本身就有大量的拥趸者。
近年来时常有人跳出来,要取消书法协会组织,说组织内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涉及学术腐败,评奖不公,书协领导书法水平不高等等,大有要砍倒协会之势。
要转变协会不良风气,确实也十分必要。但同时不妨给协会这样的组织以胸怀和胸襟。
我们不能要求易中天教授什么都会,什么文化项目都"精”。就笔者而言,就十分佩服易教授敢于亮相的胆量。
就象余秋雨、蒋勋等先生,也能从自身文化学者的角度,描述书法之美一样,都是对书法艺术有益的描述和探究。
特别是蒋勋先生,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汉字书法之美》,讲述中国书法如何笔墨随着时代而行,展现了各时代的美学和精神,教你如何从中体会汉字书法之美。看一幅书法作品,如何发现和欣赏其中的特质特点,背后的审美取向等等。
作为文化学者,而不是专业书法家,用蒋先生自己的笔墨,来"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的确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
不论你是不是专业书法家,都得靠在文化的肩膀上,这就是书法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