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从0到1》

这本书刚出版时,罗胖就开始在推销,被他“吹”的“天花乱坠”,让我特想第一时间知道这是何神著,适合哪类人群阅读,阅读后是否思维升级呢?有过冲动想要购买。

向来奉行:书非借不能读也,所以去图书馆查找,果真有这本书,就借来阅读一下,原本把它归来与《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特点的书籍来看,其实发现书更多是彼得·蒂尔的发现,讲话和经验,讲的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所以读起来不费力。

这本书读后给我的价值是:

一、[endif]我需要更多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背景和未来的趋势;

二、[endif]修正曾经我觉得的创始人特质;

三、[endif]找到好公司的方式,以及如何可以发现它可以具有优势的长久发展;

四、[endif]对完全竞争行业和垄断性行业有了新的认识,打破我传统的认知。

先拿第一点来说,为什么需要扩充互联网行业的国内外背景呢?我曾经以为我对互联网

行业了解了七八成,国内领衔的是BAT,国外领衔的是亚马逊和facebook。从这本书才知道,作者讲的互联网开始,疯狂热潮时期发生的很多事件,全然不知,这些互联网公司靠什么不同特质,快速发展而为什么有些前期发展很好的互联网公司在热潮中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些企业的故事,了解甚少,其实要了解这些企业,可以看看创始人写的书或者别人写的他们的传记,可以加深对行业的知识了解,发现自己对互联网行业的无知之处了,有点鄙视自己。当然从书中知道推特这家公司在国外的影响力,但毕竟这本书讲的还是很少,所以以此为几点需要不断扩充。

为什么可以修正我对创始人固有特质的认识呢?我曾经以我的经历发现我跟随过的创始人的特质为基础,觉得跟着这些成功的创始人,自己定能有自己的成就,我觉得创始人的特质是:专家学者型,在某一个领域他肯定是专家而不是只会吹牛皮,画大饼的家伙,还有勤恳执着的精神,同时人也是朴实稳健的,但这本书通过反正态分布的模式告知大部分成功的创始人都是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天才,乔布斯更像艺术家,比尔盖茨作者认为有些书呆子气息,从来不是居于疯子和天才之间的平凡中庸之人。

找到好公司,或者识别一家公司的独特性,长久性,有以下几个要求:

1,  [endif]是否有过硬的专利,是否可以领衔同类技术10倍以上呢?

2,  [endif]它占领市场的营运模式?

3,  [endif]这家公司对创新方面的投入?

4,  [endif]创始人团队的稳定性如何?这些创始人有哪些特质?

5,  [endif]这家公司是否把产品和销售的重视对立起来?

6,  [endif]这家公司如何看待产品和销售之间的关系?

7,  [endif]这家公司是否重视销售?

对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有自己的新认识,曾经在高中学政治时,觉得很反感那些

垄断性行业,在国内更多垄断,比如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没有竞争就没有价格优势,苦的是老百姓,辛苦挣的钱很轻松的进入他们的口袋,所以国家才需要反垄断。

国内外都很喜欢竞争,竞争赢了,让自己觉得能力过硬,让自己更有激情,这个时代就需要竞争,你不竞争就会淘汰,也很痴迷竞争,当然教育界也是如此,学生评分,老师评级等等都是竞争机制,但,从未想过打破传统的竞争,找到创新的思路,也不会想:人类为什么要那么凶残的竞争?是否可以开辟不同的领域,避免不直接的竞争且让你可以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呢?是从0开始,而不是从1到N开始。

我一直在竞争性行业工作,产品优势从来不明显,同质化非常严重,所以竞争成功的话,更多靠的是自己的专业性,耐性;服务的人性化,细致化;价格的低廉来获取薄薄的利润。所以是在竞争性行业的无奈。

《从0到1》中虽然讲的是投行人怎么投资恰当的公司,看准行业,看准创始人,但是完全可以引用到职业人的身上,投行的人是投入钱,希望获得几百倍的利润,职业人是希望投入精力,能力,希望在合适的公司中名利双收,会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避免“投资”失败。这本书适合的读者的范围是很广的。

不同阶段拿起此书,不同身份的人拿起此书,收到的思维冲击都会不一样吧!也许未来还需要再翻一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