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如此缺乏,原来“诚信”不简单
陈飔 企业竞争情报观察
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商业环境中,到处都能看到、听到“诚信为本”之类的标语、口号。这恰恰说明了我们整个社会所缺失的就是诚信这个“本”。就像在民间,你到处看到“招弟”、“引弟”的地方,正是缺男少儿的人家。缺啥求啥,缺啥叫啥嘛!
中国人聪明,凡事以获得实惠为标准。不然的话,猫论(“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的哲学——国家的指导思想。
诚信是一种社会素质、社会禀赋、社会美德,但它需要达成,并且需要巨大的全社会付出和努力,这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社会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诚信的背后有太多的东西,也是稀少和困难的。
诚信,是一种社会关系,是需要达成的。达成诚信需要复杂的心理和行为互动过程,其中涉及到“信”的,包括:
信仰。这是是一种态度和理想,一种对人和事物的尊重而产生的仰视。
信念。一种深信不疑的看法、观念。不仅对事物、对人,对规律、发展、变化都是如此。任何信念都没有的人,是不会真正相信什么的。他常常表现出的相信,只是因为他不在意、不相关的态度的反映。
信心。这是一种常常在有无间的状态。对人、事物,甚至自己,我们常常说有信心,但常常心虚的很。如果没有还说有的话,那就是一种鼓励和期冀。如果真有的话,那就是信念的前身,是还需要促成和孵化的信念。
信用。这是信念、信心、信任的实践和践行的结果。信用的有无其实都是过去时,是一个概率事件,只有发生了才知道真正的有无。
信任,是一种个人态度和品质,也是一种社会方法。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由单向的,也有互相的。能信任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智慧。被信任是一种品格,是良好品行的奖赏和回报。信任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承担也可能滥用。
信息,实际上,上面的一切都是离不开信息的,信息产生了那些、达成了那些、证实了那些、证伪了那些、控制了那些、引导、歪曲了那些。因此,借助信息你可以达成,也可以控制,还可以破坏,如果你有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