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我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发烧友,平均每年超过5万元的学习资金投入与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学习时间投入,从PC互联网时代的各大学习论坛,到聆听线下培训各位大师的课程,到遍历各大线上学习平台。
尽管家里藏书近2000本,电子书上万本,但还总是焦虑自己学得不够,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个课程我才开始醒悟过来。
认知启航:混沌学园启蒙成长之路
2017年的某一天,我因准备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课程,在网上搜集乔布斯与苹果的故事资料,在一个搜狐的网页看到了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分享乔布斯故事的课件,它吸引我的不只是乔布斯的故事,还有李善友教授2017年5月17日--18日分享的课程主题--《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我认真看完了这篇文章与507个PPT截图,为完整听完为期2天的课程,自己成了混沌大学APP的付费会员。这个课程完全颠覆了我原有的一些认知,可以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善友教授从宇宙进化的角度分析了认知升级,这点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我过往投入了大量时间阅读、学习课程,整理资料,大多处于学习的简单层次--理解概念、练习掌握知识,关注“具体答案”。
事实上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以接受与输入为主,只能满足工作与生活的常规需求,不能实现能力升级与知识创新,因而成长效率很低。
我开始醒悟: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深层次的认知升级,而不是更多的知识。
我过往的学习模式,表面上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看似知识内容完整并富有结构。但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程度变得越来越肤浅,本质上没有实现自我的认知升级。
认知有两个向度:内容和结构,所谓认知升级,不是认知内容的增多,而是认知结构的升级。
接下来我开始调整学习资源的投入,以混沌学园的学习内容为主,通过学习混沌学园的每一个商业案例,开阔自己的视野,并总结每一个商业案例背后的经营逻辑与创始人的认知框架。
我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借助混沌学园分享的方法论与认知模型去复盘自己的职业成长、人生中的重大抉择及商业上的关键决策,都有很大的收获。
比如我借助沈拓老师分享的《U型思考》方法论,分析我所从事职业教育行业的痛点与机会,探寻职业教育的本质,分析过程中调用了过往很多的思考,最终得到一些值得尝试的可能性,也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了公司的生态位。
U型思考方法论就是通过“问挖破立”四个步骤帮助我们深度思考、找准问题、看透本质、谋定而后动的思维模型。
我们只有借助一些思维模型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所在行业,你才会有更多不一样的认知,才能从寻常事物中看到以前看不到的“讯息”,悟出全新的“原理(可理解为思维框架)”并成为你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积极践行:思维模型重构认知体系
现实之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为了对这个世界建立更清晰的认知,你就需要建立完整的认知框架,帮助你更高效地整理信息,更精准的判断,制定更好的策略,这就是我们的认知体系。
成甲老师在混沌学园分享了《升级思维模型,追求复利人生》,成甲老师曾采访过查理·芒格先生,查理·芒格说他一生都在追寻更好的思维模型,他自己总结的思维模型有一百多个,常用的有二三十个。通过日积月累的打磨和应用,每次在面对一个新的投资时,查理.芒格都能自动使用多个思维模型,而这些思维模型的交叉使用,带来的是bigbang(宇宙大爆炸)一样的效果。
思维模型就是我们的认知体系,我们不断通过学习与思考,通过大量信息的不断输入,反复的思维模式训练,不断自我博弈与挑战,使其认知结构在广度与深度上充分扩展,形成一套更高维度的、完整的认知框架,最终做实现认知能力的升级。
回顾自己过去17年从职场到商场见过的那些人与经历的那些事,一个人能力的真正上限就是他的思维水平,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不只是我们知道多少信息或知识,更是我们具备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并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自己的思维模型。
没有实现思维模型的迭代升级,即使再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因此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致力于建立更好的思维模型。当我们熟练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模型,大脑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就可以轻而易举调用对应的模型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应对不同的套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决策体系日益强大,就能做出更多高质量决策。
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大家都开始讲认知升级,思维创新,却忽略了没有行动的认知其实都是「伪」认知。学习知识的本身,几乎没有太大的价值。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才能真正收获认知升级带来更高价值产出的回报。
2020年开始,我尝试运用思维模型的构建方法将公司的工作抽象化、模型化,而抽象出的模型就是我们团队的工具箱,用以指导我的团队更高效的工作。目前这些工具仍在项目推进中持续优化,不断迭代出新的模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