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我们聊了《我想要自由空间,但女朋友不同意,怎么破?》之后,有人问我,小荻老师,说话为什么要这么累,就不能有话直说么?
勇敢的少年啊,你需要了解,语言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武器,出手很少落空,很容易误伤,还容易走火。
你看那影视作品中狗血的剧情,有多少是因为话没说对产生了误会或者伤了心,导致一排观众跟着虐心。
“她说你们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都没有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都是我的错我的错,我不该和她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我答应你今后只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像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式,特别直接的对话,就只能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千万不要学……
因为女生有可能分分钟就打回来了,什么?这么说你是承认了你有跟她XXX咯?你还让我跟你一起做跟她做过的事情!我才不要呢!
反正如果是我我就说,嗨,那天晚上冻的睡不着,也就是无意间遇到,别说是她了,是块石头我也能聊俩小时,我都不记得聊的啥了。
咱们现在日子过的这么好,不会这么惨的。咱以后找个好地方看风景,想聊什么聊什么!
当然,这样说的话,电视就拍不下去了……
其实吧,话是要直说,还是要委婉表达,也是要分场合、分事情的,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法则,用对了,才叫“会说话”。
借用一张今晚分享的PPT,来表达一下。
2
我们在之前的时候,聊了《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非常善意的沟通的模型,简单的复习一下,四个步骤分别是:
1.描述客观事实;
2.说自己心里的感受;
3.说产生这个感受的原因;
4.提出请求。
简单的说就是,1事实,2感受,3想法,4做法。
从“直说”和“委婉”的角度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委婉的模型。
虽然我们说这是一个【万能公式】,但其实它的适用性依然有局限。
3
中国有句老话叫:事儿分轻重缓急。
在时间管理学说上,事儿是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区分的。
其实这不就是轻重缓急么……
按照这个维度我们可以把事儿分成大概四种。
那么,按照1事实2感受3想法4做法的标准非暴力沟通模型,我们可以精准解决的其实是……
重+缓的那一部分,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那么,其它三个区间的事情怎么办呢?
4
重+急的事儿,很多时候都是突发事件,或者一旦处理不好后果很严重的事儿。
这种情况下,2感受和3想法其实是没那么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4做法,1事实。
比如:
老王你赶紧回家看看吧!(4)你们家房子着火啦!(1)
小张你通知大家准备一下(4),总部检查的同事半小时之内到(1)。
简单,直接,有效。
5
急+轻的事儿,通常是一些临时性的沟通事件,比如一通电话,一个邮件,一个小意外什么的。
这个时候,2感受和4做法就显得更重要一点,次重要的是1事实和3想法。
比如:
我现在很焦虑(2),你可不可以一个小时后再打过来(4)?我正在做报表,一会要交了(1),赶时间(3)。
我心情不好(2),能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么?(4)
总的来说,“急”的事儿,我们倾向于“直说”,并且直接给“做法”显得相对会比较重要。
有可能会看起来不是很有友好,但因为事情很“急”,所以我们愿意基于“情有可原”而忽视这个“不友好”的感受。
6
缓+轻的事儿,在时间管理中叫做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儿。
这一部分事情在时间管理中是倡导我们尽量少做甚至避免的。
但其实我们免不了要做点这种事情。
就像我昨天发现微博上面二丫史塔克对《权利与游戏》第七季剧本的惊叹,就专门花了点时间转了几个群,还发了条朋友圈来讨论。
这种情况下,对于沟通来说,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了。
7
总结来说,关于“直说”还是“委婉”,我们需要分情况来衡量,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顺便吐槽一下。
我们会听到有人在说事儿之前说: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你别往心上去。
这是一个管用的沟通方法,但其实是一个流氓逻辑。
它的潜台词是:我已经给你打过招呼了,你再特别有情绪的话,就是你计较了。
事实上,这句话代表的,未必是这个人有多么的为对方考虑,而是这个人知道自己不会说话,或者说知道自己下面说的话不好听,一定会伤人,但又想不出法子,或者根本就是懒得改善。
所以,为什么你“打了招呼”,我就一定要做到“不计较”呢?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你其实也可以告诉他,没事没事,我这个人脾气也不太好,一会儿要是闹的不愉快了,您也别往心上去。
不过,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个角度表达你的善意,请这么说:
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可能会让你有些不高兴,我先道个歉。
如果我说错了什么,请帮我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