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害怕学生不认真对待,叫了很多学生当面鼓励,一定要好好考试,争取取得大进步。又给全班鼓励,考好了一周不用写语文练习作业……
这两天做梦都是学生没考好,天天早上五点多醒来在网上看很多关于提升语文成绩的帖子。
知道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不好好听课,自然也难以考好……可是,总还抱有一点希望,只要比上次进步都行。
结果,成绩出来那一刻,天都塌了,怎么能一次比一次差???
我复习了那么久,生字词和日积月累写过那么多遍,好多讲过的题,怎么都不会呢?
上课时也没把谁的耳朵堵住不让他听啊。也没见几个人上课从头到尾捣乱,怎么有些人会连三十分都考不到?更别提及格了!!!个位数,十几分的,三四十的,怎么那么多?
超级崩溃,感觉自己平时努力听课看书提升自己,在成绩出来这一刻成了最大的笑话。我对学生付出再多爱心耐心有什么用?他们成绩不好,别人只会觉得是老师不会教而已!
特别没出息,当着学生面哭了……
我的三三班,我付出那么多努力的三三班,居然三门都是全级倒一,只有我的语文比四班多了一点点……
或许,我真的不适合当班主任吧,用了那么多方法,好像都不起什么作用。可能我也不适合教语文,怎么两个班加起来不及格的都快有一半了?一次差能接受,怎么这两次都差?
学生每次给我写小纸条,说喜欢我,说我辛苦了,说我对他们真好,都是哄我高兴吧?
前段时间月考失利后,那个周末我都没心情带孩子,把学生按照ABC三类划分,想着实行分层作业,课堂多提问,课后多练习,看这悲惨的局面能不能有所改善?
如果和月考成绩比,是有不少学生取得可喜进步的。比如上次只有一个90.5分,这次上九十的人数多了几个,最高分97。进步最多的孩子比上次多考了二十多分,我是不是该安慰自己付出也是值得的?
还是需要靠读书自救!
最近在看美国著名教育家、获得全美最佳教师奖”的雷夫·艾斯奎斯写的《教师如何更积极地教学》给自己找回一点当老师的自信心。书中优秀如雷夫,也曾遭遇过职业生涯的重大挫折,但是支持他走下去的就是当老师的那份初心,那份发自内心想让学生变好的信念支持他走下去。
这本书中关于教育的本质和学生潜力等问题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教育本就不能只是单单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品质培养。太认同了,那些成绩不好的,真怕他们以后走去歧途。
今天哭着对班里的孩子说,学生考的差的最坏结果是换老师换班主任,我能接受。可是,真的不想放弃他们。所以在学校没有换老师之前,希望那些愿意学习的孩子们不要自我放弃,也多去帮帮那些学困生们,我们一起努力把整个班变好。
哭,是因为还在乎,是因为还没有彻底绝望。
我也看到这次考试三班有25人进步,四班有18人进步,有进步就有希望!
哭过发泄过,就要痛定思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可能是他们还没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当朋友劝我放弃带学生阅读时,我拒绝了,阅读课是唯一能让我放松的课,也是孩子们喜欢且对他们有益的课,怎么能放弃?
当然,成绩是老师的立身之本,只要我还是语文老师,我就有责任好好带领学生们去感受语文本身的美。认真备课,积极上课,抓作业抓复习,尽力而为,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学困生,多看到他们的进步。优等生,多拓展阅读,多练习作。最有潜力的中等生,多下功夫,上课多提问,下课多鼓励……
希望自己,少抱怨任何人,多从自身改进,提升自己永远都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