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伴随着「质量概念」的演进,「质量管理」尤其是【现代质量管理】也在同时、同步、迭代演进。
质量管理演进历经三大历史阶段:
质量检验(二战前)
倡导者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科学管理之父,提出了科学管理方法和职能化组织理论,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放到了生产的对立方;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和公差界定为质量检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质量检验」的这个时期,主要是事后把关,通过检验的手段、方式,来控制和保证产出或上道工序流转下道工序产品&半成品的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二十世纪50年代)
提出者
——罗纳德·艾尔默·费希尔(Ronald Aylmer Fisher, R. A. Fisher),现代统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方差分析和试验设计等理论;
罗纳德·艾尔默·费希尔(Ronald Aylmer Fisher, R. A. Fisher)
——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博士(W. A. Shewhart),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创建了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实现了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博士(W. A. Shewhart)
—道奇(H.F.Dodge)与罗米格(H.G.Romig)探索了抽样检验方法,并设计了实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检和破坏性检验的难题;
「统计质量控制」的这个时期,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把检验从事后提前到了过程控制中,形成预防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二十世纪60年代)
提出者
——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全面质量控制之父,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把质量问题放到系统工程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
——日本二十世纪50年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工具:
日本创新质量工具
全公司质量管理(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CWQC)
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田口方法(Taguchi Method)
全面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
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
质量管理的这个阶段,基于客户的动态&持续提升的需求,更加强调机遇顾客满意的持续改进,从而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质量管理老七大手法和新七大手法被归纳整理出来,普遍应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给全面质量管理的各个层次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
——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零缺陷之父,率先提出“第一次就做对”和“零缺陷”的理念(四项基本原则);
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
”零缺陷“四项基本原则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ISO9000系列标准,适应全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由此诞生。
「卓越绩效模式」(质量奖)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三大质量奖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重新审视和借鉴日本的发展卓越绩效模式,是TQC发展到TQM的一个里程碑,为TQM建立了一个从过程到结果的卓越绩效评价框架。
质量概念和质量管理的演进,就是TQC向TQM的演进:
质量概念的演进
质量管理的演进
TQM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8402:1994中定义TQM:
TQM的定义
中国卓越绩效模式
中国质量协会在2021年启动全国质量奖评审,采用国标:
中国全国质量奖评价标准
写在最后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质量精进!
分享对质量的理解,看到、听到、学习到有新的理解会更新,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