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

眨眼之间:

时间,空间的跳跃

跳跃必须在逻辑上让人接受,剪辑必须在逻辑上连贯。例如看一眼房间里的灯,再看一眼站在房间里的人,中间就像眨眼一样切了一下。

是否眨眼和思维有关。当一个人很生气的时候,由于有1个想法一直盘踞在脑海中,眼睛是不会眨的。对视时先眨眼的一方放弃了原有的想法。通过眨眼联系不同的想法。

电影素材就像DNA,剪辑就像编码。不同的剪辑讲述不同的故事

情感是最重要的。如果电影释放了一定数量的信息,但需要观众自己来完成电影思想的表达,那么它就让每个观众都介入到作品中来,变成了创作的参与者。至于每个片刻是怎样被完成的,这得看每个观众的个人情形。人们实际上在银幕上看到的是他们自己的版本,他们可以发誓自己看见了某种内容,实际上可能电影里并没有出现过。出现过的只是“足够”的信息,这样他们就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它。

情感,故事,节奏的关联最紧密

不要头痛医头,某个片段感觉不好可能是因为别的片段引起的

每个片段都有内在的剪切点,按照你需要观众想什么来进行剪辑。例如某个人正在讲话,如果在他讲完之前切掉,表示讲话没有意义;如果在讲完之后再停留一会,暗示他在撒谎。


剪辑取决于内容和题材

每个镜头像吹起的气球,剪辑就是爆炸的瞬间

连续性剪辑:动作的方向和因果保持一致

跳接:


古典剪辑

一个国家的诞生


党同伐异:主题性蒙太奇剪辑

战舰波将金号:冲击蒙太奇


剪辑之道:庖丁解牛

把观众的注意力焦点想象成一个在银幕上移动的点,剪辑就是操纵那个点,让它以一种有意思的方式在银幕上移动。如果那个点从左移到右,然后向上移到画幅的右上角,那么在切换到下一个镜头的时候,一定要让右上角那个位置也有点什么东西让人关注,从而接续观众的注意力。

但是不要失去了对整体的把控,可以在屏幕的前面放2个小玩偶作为观众

在每一个剪切点,观众都需要经过许多毫秒的时间才能反应过来该往哪看。如果在剪切点你不把他们的兴趣焦点顺接过来,如果你在每一个剪辑点都让他们去满银幕乱找,他们就会感到晕头转向,会产生莫名的厌烦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