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断舍离》第十五天,阅读内容是第三章的“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和“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今天的重点在知行合一,在这方面您有什么觉察和感悟吗?期待您的分享。
人的住所状态往往会呈现出本人的一些问题。更多地了解看得见的世界,以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断舍离的宗旨。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和“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指导思想,后者又能够反作用于前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完善、升华。像执行师二阶的时候师父讲的:知道到做到,要走很长时间的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知道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两个字,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说:知道。知道。知道!但谁又能真正做到了呢?“知道不等于做到”这个不等式,在生活中可以处处体现得到,每天人们都在诠释着这个不等式。通过断舍离正是要我们认知与行为相一致。
文中提到了“冰山”一词,说人的意识中,只有4%-15%属于外显意识。通过仅占4%-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这让我想到了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文中说:要想改变用眼睛看不见的人的内在及关系,这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所以,不妨从眼前的环境开始着手改变吧。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你还会收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觉——一直堵在潜意识里的东西也一并被清理掉了。滞留在房间里的东西是“良心不安与担忧”的象征,是毫无价值的东西,断舍离认为,在物理上清除这些东西,会对潜意识的改善起很大的作用。
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这也正符合NLP十二条前提假设之一: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2018.05.31 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