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时刻与孩子相处的五大原则

      最近疫情严重,孩子一直都在家上网课,这是修复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我们家长要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有效陪伴孩子,和孩子和谐相处增进了解。

一、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情绪很关键,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三思是什么意思呢?遇事先思考三天后再做决定,实在不行三小时,三分钟,再不行先在心里默数1、2、3,再做决定,这样往往可以避免许多祸事。

        有一个年轻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儿子在高铁站,错过了高铁,正在和工作人员辩论,歇斯底里的喊着“我明明可以赶上的,你偏偏不让我追过去。”工作人员:“闸机关了,你再跑过去很危险的!”妈妈“今天是你让我耽误了大事儿!”妈妈不停的喊着!她旁边的孩子吓得瑟瑟发抖!这时的妈妈传递给孩子的是焦虑、推卸责任等价值观。

      同样的场景发生一个机场。一个爸爸带着儿子,飞机延误了晚飞一个小时。儿子有点生气,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爸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儿子你觉得飞机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儿子说当然是坏事了。爸爸说那可不一定,你看飞机有安全隐患飞到了天上才发现是不是就完了呢?还有这一个小时我们正好可以逛逛机场,去书店看看书不也是挺好的嘛!这个爸爸给他的孩子植入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坏事背后有好事。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就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孩子成年以后,遇到事情他们的处理方式会一样吗?这就是因果循环,童年时期的孩子被种了什么因,长大后就会有什么果。

二、你决定

      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许多事情我们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主的,尤其实在青春期之前立好规矩很重要的。尤其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家长来给孩子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如果父母包办太多,孩子长大后容易躺平,她没有主见,没有目标。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充分授权,抓大放小。这样就会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抗,增进亲子之间的信任。

三、有你在,我好省心。

      这个选择我深有体会,在学习以前,我也是一个包办型妈妈,孩子什么也不用干,她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后来我慢慢的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做法,导致孩子切什么事情都来问我,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我就开始转变,。

      因为当妈妈示弱的时候,孩子的成就感就出来了,孩子会想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有价值。我女儿现在我家里就很喜欢做家务。

四、你做事,我很放心。

        “ 你学习我很放心”、“你做事,我很放心”这样的话经常对孩子说,孩子内心就会有力量感。

        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但是父母也不能不管不问,以后任何事情都不管了。他想怎样就怎样。这样的话就成赌气了。不要说你想干嘛就干嘛,我不管你了,这话不要说,因为你会让他内心没有安全感。

          充分相信是给孩子空间和力量,并不是放任。

五、有问题很正常,我相信你是可以的,如果你需要,妈妈随时都在。

    这些话尤其对在青春期的时候跟孩子要经常讲的。

      父母学会赞美,学会感恩,感恩会让美好的事情发生。我们学起来、用起来,相信美好会到来。我们一起收获幸福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