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懂了人格理论的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被很多地方引用,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分不清楚这三者的意思。今天上了一节课,终于搞懂了。分享一下。

一、不同的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任性,像孩子一样不懂事。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不易把握的部分,处于潜意识的深层。弗洛伊德说: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

自我:现实原则。凡事考虑是否符合现实

超我:道德原则。如同权威、警察,死死盯着本我不允许他干坏事。


二、怎么来的

(1)本我

从内容的来源上看:一方面是遗传,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另一方面,本我由于受到压抑而想与自我分隔,并从自我那里接受被压抑驱赶进来的内容。

从基本特征上看:本我是人本性的自然性或动物性的一面,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处于潜意识的状态,完全无视外在世界,不能容忍内外刺激所形成的紧张状态,要求立即释放能量已消除不愉快,恢复原来的舒适状态。

从追求的目标上看:本我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求满足和快乐,就是趋乐避苦。


(2)自我

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协调物),遵循现实原则。(从妈妈那里开始分化出来)

特点:1)用逻辑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 2)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3)情感有细致的分化


(3)超我

超我:道德原则。如同权威、警察,死死盯着本我不允许他干坏事。

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又称理想自我。


三、三个我的关系

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要干三件事,同时要满足三者的要求,并且在三者之间进行协调,同时还要抵御这三者的过分要求,维护自身的自主权,保存其自身的组织,如果抵御不住就会导致自我焦虑,甚至导致自我的解体。

弗洛伊德说:我们有一个格言说一仆不能同时伺候二主,可怜的自我其所处的情境更痛苦,他必须伺候三个残酷的主人,且需尽力调和此三人的主张和要求,这些要求常常互相分歧,有时候相互冲突。自我觉得自己处在三面包围中受到三种危险的威吓,当被逼迫的过紧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