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读者
作者:劳拉·布朗
除私人日记之外,所有的作品都是有读者的,你的作品需要指向这些特定的读者。有时,读者的需求和期盼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要预测一封唁函读者想看到什么并不难,看菜谱或是驾驶指南的人通常目的也十分明确。
而有些时候情况会更复杂,尤其是当你向读者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读者或许能满足你的愿望,或许也能拒绝你的请求,那就值得我们去好好想想,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他们需要你做什么?
在考虑读者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你要问问自己,如果你是那个收到信件或稿件的人,你会是什么反应,要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
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有两个关键的问题:
· 信息
· 态度
你要给读者哪些信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如果需要对方根据你的需求做出决定、展开行动,他们又需要你提供什么信息?想象一下,比如你要为某个申请MBA的人写一封推荐信,你的读者希望看到申请人学术表现优异、对商业有一定了解、能与人协同合作……得到这些信息才能够促进申请人被录取。如果你要推销某种产品,那么读者希望了解的是产品究竟有什么功效,以及产品如何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写什么内容取决于你推销的对象是谁。举例来讲,如果你想销售一款软件,那么你所挑选的向专业人士展示的信息,和向一般用户展示的信息是不同的。
选择信息的黄金法则是: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让你的读者行动起来。
了解读者潜在的态度也是成功写作的关键。你的读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很愿意接受你的信息吗?还是会有抵触情绪?他们是否怀有敌意?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写的内容是什么。如果你写的是贺词,那么就完全不必担心读者的态度。但如果你写的是请求拨款的提案书,心里又清楚看信的人打算削减预算,你就能预测到对方应该会抱一种谨慎而怀疑的态度。如果你是给员工写电子邮件,就对方的表现进行约谈,你也能预测到读者可能会带有抵触情绪,从而应该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语气。
把信息和态度纳入考虑范围中,你就能够预测对方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在你预测问题时,可以将问题的答案也囊括进写作之中,这样能节约再次交流的时间。你也可以先将这些信息准备好,待到问题出现时再使用。无论是哪种方法,你都需要预测读者需要什么信息,有什么态度,以及潜在的反应是什么,这些预测能帮助你写得更好。
即便是最枯燥无味的写作任务,也值得我们花时间认真思考怎样满足读者的需求。说明书写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写一份说明书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特别简单”的说明书,却看不懂,其原因是其中有很重要的步骤被遗漏了。每当这种情况发生,一定是因为作者自认为读者知道的和自己一样多。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 即便是“有固定格式”的文章,你也能写得更加周密。
现在你也看到了,了解你的读者经常与明确你的目标紧密相连。如果你能了解读者,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就能比较轻松地达到目的。
在开始写作时,花几分钟想一想你的读者,想一想他们想要什么, 这能帮你开个好头,但并不是说你一开始就必须这样做。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多次考虑这个问题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实际上,我强烈推荐后一种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你经常会有“迷失”的感觉,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你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读者身上了,关注点已经开始偏移了。在这种时候,回过头考虑一下读者是必要的,在最终定稿前,这是检查的绝佳机会。
END
茅盾谈写作技巧时提到:“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这些技巧,我们要到世界和本国的名著中去学习。这些技巧是经过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无数人才创造研究成功的。这些技巧,还在发展,绝对不会有止境。”
从名著中学习写作技巧是最直接高效的方式,关注公众号“世界短篇小说精选推荐”,不仅有各国经典短篇名著分享,更有满满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