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遭遇写作的低谷,许久没有表达的冲动,时至今日再次拿起笔,已经过去整整一月了,这么长时间的中断,是我拾笔以来从未遇见的。
这一个月我一直在彷徨,为什么自己失去了提笔的兴致,按理说,随着经验的丰富和阅历知识的增长,我的文字本该渐入佳境。可事实是,当我真正适应大三后,我的状态开始停滞,跟着教学大纲学习,跟着学校的要求工作,可自己却向着舒适圈越陷越深。我在努力做好别人向导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摸索的方向,我本该向前走寻找文学新的源泉,却停留在原地为旧的泉眼枯竭所折磨。
值得庆幸的是,我这人不但没有江郎的才气,也没有受到过什么权贵的追捧,所以也不至于沦落到“江郎才尽”的命运。前几日和七八好友去重庆游玩,不知是承蒙山城的气象,还是得益于与友同行的快意,我摆脱了几个月以来的惯性,重新找到自己想表达些什么的冲动,借着这股劲,我又再次起笔,重窥缪斯女神传授的真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实回顾我写东西的短暂几载时光,终究是处于困境心有不平时最能写诗著文。中国文人素来有官场失意文章得意的传统,我一无名小卒,还没领略多少诗文骈赋的风采,倒先继承了这一传统,倒也是有趣。
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时光,我不知辛苦老师们读了多少篇不成器的作文,考试后绝不可能因作文写得好被表扬,也不必浪费时间自己写东西,这是我和自己不成文的约定。那时,读一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喜好,写一次作文对我来说则是向考试制度的一次无奈妥协。
后来读大学,刚好读了中文专业,又刚好加的部门又是做校报的,虽然不喜欢,但是难得部门里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又个性要强,拼命写呗。从刻板的新生感言到写思乡之情的小文章,从单调的人生感言到读书闲谈,后来又尝试了现代诗。刚开始动笔时真是折磨,找安静的环境、拼凑词语,费劲心力后写的东西嘛也不是,真是折磨人。可不写又不行,无论是在学生中的岗位,还是专业的需要,有一支好笔都很重要,实在没办法,咬着牙写吧。唯一安慰的是,我这人打小就有不合群的倾向,写东西倒也合我性子。
大概是大一快升大二的时候吧,除了工作要写的那些文字,自己想写的东西也写了二三十篇,我渐渐觉得,写作对我来说不是一件痛苦的工作,而是一座自己和自己沟通的桥梁。一天的课程结束,我在教学楼顶层找一个空闲的教室,看着窗外越发深邃的夜,耳边的钢琴曲交织着风的吟诵,用键盘敲击一个又一个字符,在文字的深处我和自己聊天:世界的尽头有多广阔?而人类的内心的力量又多磅礴?思考的标准与情感的维度在整个教室回旋,而我在文字的海洋里向着人间大美不断前行。更有时,我侥幸得到灵感的眷顾,写出来能自己满意的作品,像个傻子一样围着座椅一边走一边读,那种心里的满足,就像见证了新生命诞生那般喜悦。
对,就是生命,这是我对文章唯一的标准,一篇散文、一首诗、一部小说的成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衡量,但与我而言,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它拥有多强的生命力。
文学是自由的,它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可以运用不同的修辞,可以使用不同的叙述角度,但是,它应该是有生命力的东西。作者写完后心里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有了这个作品,即使他有朝一日死了,这些作品同样可以像他的孩子一般传递作者的灵魂;读者读后也会有强烈的情感和深度的思考。正是因为感悟到这种生命的伟大,我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我自己的人生会更加圆满,也会为其他生命带来更强的共鸣。
一路拿笔摸爬滚打至今,虽然仍在文坛默默无闻,可我却承蒙文字越发明悟自己的人生,承认自己、反思自己,文字赋予我的生命更深邃的源泉,而我的生命反哺文字,成为开启艺术彼岸之门的钥匙。正如今日,生活状态的改变让我有了写作的灵感,而写作赋予我两个小时前未曾有过的思考。
如果身心难熬时才能写出好文章,那我情愿一辈子在压力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