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一头扎进“社群”里主要还是奔着变现去的。有些人参与几个群就觉得,OK我也可以搞个社群了,其实,他并没有看到优质社群背后的运营情况。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给要做社群的人提个醒。
一、客户分类和痛点解决。
我们讲同频讲共同目标,其实都是在描述你的目标对象。你不搞清楚目标群体的特征就无法策划各个环节。最近比较活跃的课程裂变拉新模式,都会在海报中设计出直接吸引目标对象的字眼。比如摄影课、PPT学习这类,直接把能解决哪部分人的哪些问题突出出来,这样遇到这类问题的人看到后就会做出反应。
在策划阶段一定要先搞清楚你的社群是针对哪类人群,能够为他们解决哪些问题。
二、多渠道引流。
线上我们熟悉的自媒体、公众号、微博、微信是渠道,线下特定人群聚集的地方也是渠道。线上大家好理解主要说说线下。提醒一句不要产生唯线上论的想法,线下和目标产生连接其实效果也非常好。
举例来讲,你要运营一个宝妈社群线下可以怎么做呢,简单的办法有去广场送孩子气球,动作是扫码入群送气球,气球成本非常低但是效果很好。这里面的话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一定要用一句话说清楚进群的好处。
很多人经常讲的“鱼塘”和异业联盟也都可以去测试,发现效果好就反复使用扩大使用。个人认为线下发展目标人群的精准度高地域性强,可以很快完成种子成员的准备工作。也为下一步的线下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投入才有收获。
很多人启动社群项目是为了节省投入,包括时间、资金、人力等方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好的社群都需要投入时间、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在运营的初期,专人负责投入时间和资金的地方很多,就算是基础的红包互动也是需要出钱的。
从实际操作来看,同等条件下,额外投入资金会促进社群的发展,比如对于一些吸纳进管理层的人送一些实物礼品,会增加这些人的粘性和信任度。
第四、制度要随着发展进行调整。
好的社群制度应该是随着社群的发展及时的进行调整。初期可能会强调不许发广告之类的规定,大家能够自觉做到以后这条就可以去掉,优质的社群随着时间推移,群规可能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简单。
这里要说明一点,在新人进群前做好群规的讲解和沟通很重要,这样会避免出现进群后违规情况的发生。
五、门槛很重要。
从大量社群发展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有门槛比没有好,高门槛比低门槛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门槛的过滤效果明显,有门槛会过滤掉想占便宜那类人,选出愿意付费的用户,同时,门槛越高社群成员的素质相对要高一些,这个也涉及到一些心理方面的因素。
目前看来,大多数人对于高付费社群的满意度较高,在这类社群里产生的连接更多,收获的价值更大。所以在做社群模式设计的时候要提前确定门槛的问题,包括收费标准、执行节点、使用情况等等。
以上五点对于还没有启动社群项目的小白可能有点帮助,如果已经启动了并且遇到了困难也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能从哪个方面改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