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简书回复作者:Anna_huaxi

看到文章的以下部分 ,非常的不认同.


当你越看越多,人脑都会有一种条件反射,不自觉地脑补小说暧昧情节,这样会影响你与同学相处,严重的还会引起早恋。作为过来人,实在不建议你早恋,因为谈恋爱太费精力了,特别是在青少年各方面还不成熟的时候,这无疑是成为阻碍成长的绊脚石。希望各位同学和家长多加注意和关心。

作者:Anna_huaxi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c3fdd11866e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Anna_huaxi 这个要说,我担心我说不明白. 还是尝试一下吧,

那就这么来说吧,  一个班上的同学都是从师于相同的老师,相同的书本学习,相同的课堂时间.

不考虑课外学习的情况. 我们假设一下课就对该堂课的学习做一个测评,学生的掌握水平是不一样的, 而且测评分数是分布在各个分数段的.

对于言情小说,或者色情书刊的影响,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感兴趣,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去看.只有其中一部分会看,而看了的这部分中沉溺于其中的也只是很少数,这个少数当中真的在心理方面变坏,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也并非绝对. 至于是不是会早恋,是不是会心理变态,是不是会与异性交往变得不正常,这都是没有绝对证据证明.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起于荷尔蒙也好,起于第一眼的眼缘也好, 我的弊见是人和人的相互吸引是一种综合表现作用下的结果.  外表,打扮衣着,身材,气息,环境,相遇时刻,谈吐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某一个单方面起绝对主导作用的. 这就能说明早恋的发生也是需要正好两个想要早恋的孩子碰到一起才能凑效.

否则即便再多的外部刺激,诸如言情小说,其他小说也好也是不能绝对导致早恋的.

只记得上高中时(其实我觉得高中谈恋爱 实属正常,15--18岁的年纪,正是花季年龄),看言情小说的不在少数,真正班上有早恋的,也就一两对.这一两对都是当时家里条件相对好一些的.现在回想起来,第一,学校学习处于后进. 第二,对学习本身也没有强烈的兴趣.第三,家里条件不错本身没有太多压力,毕业了选择更多(家里有背景关系,毕业了基本全包). 本人高中学的理科,说句实话,我几乎不看言情小说. 但是我高中却偷偷摸摸的小谈一次,我是学习委员,我喜欢我们的语文课代表. 至于为啥现在对文字有特别的兴趣,全数来自于那段时光的感染与激励.语文科目一直是在下的拖后腿项目. 高一时我的语文几乎只能在及格线之上一点,90多,破百就算不错.到高三,我的语文已经能保证110分以上,高考我考了120.这个是我亲身例子.

所以不要过于对早恋这个事情太感冒.经历本身没有好与坏,经历对每个人造成的影响始终有积极的一面的.

再谈一下色情啦,想必楼主你肯定属于比较乖的那一个类型,对这方面肯定了解的不多.

我记得在我高三那时,班上有一次传看黄易的某本小说(色情章节描写比较多的),当时一本书被撕成一页页的,然后夹在教科书中间,偷偷的看. 当时估计班上很多男生都看过.我也在内.然而此事败露,班主任抓到了.

于是到处课桌里搜查,我由于一向表现的很乖,班主任并没有特仔细的搜我的课桌.现在想起来当时心里真捏了一把汗.

至于我跟我们语文课代表偷偷谈恋爱的事, 班主任也几乎没有怀疑过.只是后来,课代表担心影响彼此的学习,才渐渐的淡了,到大一,相隔异地,我坚持每周给她通电话.只可惜聊的话题慢慢变少,毕竟彼此在不同的城市,她去了北京,我去了海口.天南地北..大一以后,我们的联系几乎就断了.因为实在难以找到相聊甚欢的话题, 此后大学我再没有交其他女朋友.初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近年来,初恋还多次尝试与我联系. 我知道她已经嫁人了,还有了小孩. 当时我姐在北京做保险的. 初恋通过我在我姐姐那买了一份保险.

这么多年过去了,彼此心里还是留有那么一份情在.只是已经日常不联系彼此了.哪怕是做普通朋友.

这就是我的初恋故事.

个人还是觉得有总比没有好.人生是由一段段不同的经历构成的.经历越多,越丰富,对一个人的塑造只会越丰满. 往往是那些经历太单一的人,禁不住人生当中的挫折打击,显得更脆弱.

或许今后我一不小心,走上了真正的文学创作之路,那我必须感谢我曾经有那么一段早恋的经历.

答至此,我也不能断定是否说明白了什么,对于想写文字,搞文学方面的创作,你必须有足够的经历.

最好是社会经历,生活经历丰富.这些会成为你创作的基石.  举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寒近几年在文学创作方面就相对没有那么多了,毕竟他的经历存在很多欠缺,一个是高中就辍学,第二他职业从事赛车拉力赛.第三后来转到电影导演方面,但是个人觉得他的经历算是不够的.这必然导致他创作的源泉断章,或者有限甚至枯竭.

还有就是很多以前的青年作家,张悦然也好,七堇年也罢,近几年的创作成果还是非常少的.

这个跟经历和阅历还是有很大的关系. 绝大部分的优秀作品几乎都是诞生在中年作家手中.经典之作却往往诞生于老迈的作家之手.

所以说搞文学创作,是中长期工程. 贵在热爱和坚持.

近期开始看刘慈欣作品. 这个也是我初恋推荐给我的.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在事物刚兴起时就会对它有狂热追逐的人,我只记得,当时几乎所有的同龄男孩,女孩,都在看还珠格格,我并没有看.哪怕之后我也没有. 偶尔换台换到小燕子的画面,我就换走,我更喜欢看国际新闻,更喜欢看地理方面的节目. 这可能也算是我经历的某种缺失,从我与人聊天难有共通话题能看出. 我比较倾向有理性思维的聊天.实际的生活中的聊天往往是天马行空,跳跃性大,这样才能聊得欢乐开怀.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去学文科.从小说的角度来说,不同的经历,可以塑造出不同性情的人物.即便经历过,但是两个人并没有在一起,但是还是能相互影响.

人跟人的交流是可以超越时空,并相互影响. 量子物理学家正在试图用量子理论去解释人类的爱情,思念,灵魂以及思想等等.最近的量子纠缠理论已经非常逼近地去解释这些诸多看似空灵虚幻的人类意识存上在的种种名词.

还是感觉有好多想要表达的,可惜文笔有限,只怪自己书读的不够多,经历也不够丰富.光读书不去写,也没有用,多写的过程就会发现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就去补什么. 这是我对文字创作的一点点认识.

一不小心话太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