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伊嘉
如果有平行宇宙,生活是不是就可以容易些?
十三岁的李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亲送了她一只小狗,她将其取名爱因斯坦。
自从有了爱因斯坦,李玩开心了很多,孤独的孩子总需要陪伴,爱因斯坦成了她心中的牵挂。然而好景不长,爷爷带爱因斯坦去菜市场买菜,爱因斯坦不小心跑丢了,家人害怕她伤心,瞒着不肯告诉她。
可是孩子总是敏感的,哪怕是她喜欢的直排轮溜冰鞋,也难挡爱因斯坦在她心中的地位。她疯了似的挨着一条一条的街道去寻找,尤其是她扒着门喊着叔叔可不可以让我看一眼时,她那可怜的样子真惹人心疼。
很多人说,不就是一条狗么?丢了就再买一只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说这话的人,大概是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对于十三岁的李玩来说,爱因斯坦已经不仅仅是一条狗了。
否则她也不会对假的爱因斯坦报以厌恶。
可是无关年龄,我们总是要做各种选择的,不是么?在选择兴趣小组时,迫于父亲的压力,她选择了英语小组,当得知父亲带她看溜冰的小男孩是自己的弟弟时,我想她的内心是难以接受的,当全家人都围着弟弟举办生日宴时,我想她的内心是崩溃的。
她内心渴望的,想得却得不到的东西,在弟弟这都有,就连她最喜欢的爱因斯坦,也遭家人嫌弃。当弟弟打爱因斯坦时,当父亲要抓住爱因斯坦将其送到狗肉店时,李玩拽住父亲,那一刻,她应该觉得自己和爱因斯坦是同病相怜吧。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她和弟弟身上,家人的态度天壤之别,她努力争取到的喜欢的东西,随随便便就可以被人抛弃,一家四口出行,只有她像是个局外人,似乎,她已经不属于这个家了。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不相干,所有的选择应该简单易行,只是事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成了懂事的孩子。
成长是什么?
成长大概就是你给了我一盘狗肉,我还会笑着对你说谢谢。
在酒店里,一位叔叔给李玩点了红烧狗肉,这对李玩来说,无疑是将刀架在脖子上,在一桌人的惊愕中,她还是镇定自若的夹了一块送入口中,艰难咀嚼,虽然难以下咽,但是她却面不改色。
坐在旁边的堂姐欲言又止,只能来口喝的压压惊。
选择兴趣小组时,她坚持选择物理小组,父亲希望她懂事点,放弃物理小组改选英语小组;
爱因斯坦被弄丢时,她对着全家大喊大叫你们根本就没有找它时,父亲希望她懂事;
她疯了似得在夜里挨家挨户去找爱因斯坦时,家人希望她懂事;
后妈送来一只神似爱因斯坦的狗狗让她开心,她拒不接受,爷爷奶奶希望她懂事;
父亲的饭局上,她不断提醒父亲答应去参观的天文展要结束时,父亲希望她懂事……
这次她真的懂事了,成长大概就是接受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收起了身上的棱角,开始隐藏情绪,不再爱憎分明,不再针锋相对。
她接受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她把第二只狗当成爱因斯坦来养,她大口吞下了红烧狗肉,她耐心的听饭局上大人讨论天南海北,就算在大街上看到了爱因斯坦,她也淡定的说刚才过去的好像爱因斯坦,她没有追着喊着要带爱因斯坦回去,甚至在堂姐的让她喊一声爱因斯坦的请求中,她一走了之。
曾经她尽全力保护爱因斯坦,可是最后发现,她的一己之力连捍卫自己喜好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爱因斯坦有了更好的去处,她又何必多此一举。
大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是,孩子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而大人学会了说谎。
李玩终于变成了懂事的模样,她成了懂事的孙女、女儿、姐姐,可是随之消失的还有脸上纯粹的笑容。
她也不过才十三岁而已。
谁的成长不忧伤?
主人公李玩的形象契合了很多人的经历,便有人直接把矛头指向她的父亲和家庭,感叹这样的家庭能够养出来这样的姑娘实属不易。
但是,大人也是普通人。
影片的开头,李玩在纠结选不选天文兴趣小组时,父亲正守在产房外,当儿子的哭声划破天际,他眼泛泪花,我相信那是喜得贵子的喜悦,可是当看到爷爷说李玩是你们随便起的名字,这次是个男娃娃要好好起名时,我怀疑,父亲的眼泪是否又包含了几分解脱?
父亲的第二次流眼泪,是李玩获得省物理竞赛一等奖,全家出去庆祝,回来的路上,父亲无不感慨,可是当李玩问起他和妈妈是怎么开始时,这个坚强的男人捂着女儿的眼睛,泣不成声。
他应该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李玩一直在埋怨父亲不守时、言而无信,违背她的意愿,什么事情都想让她按照预设去执行,但却连她从小不能喝牛奶这件事都不知道。
虽然再婚,他也没有忘记过女儿,要求改英语小组,是因为英语好一点,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生了儿子却不敢告诉李玩,是怕女儿不接受;在寻找爱因斯坦的过程中,他虽然狠狠的教训了李玩,在他向李玩道歉时,想必他也是心疼女儿的。
很多人说父亲对李玩不公平,用他所谓的为你好来安排李玩的生活,可是天底下有几个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成年人的世界是残酷的,工作、夫妻、儿女、父母,哪一样又是轻轻松松的,他的初心是好。
都是第一次当孩子,第一次当父母,又何必互相苛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