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改编自《洋葱阅读法》
在《洋葱阅读法》这本书中,除了提到具体的阅读方法外,还讲到了“如何成为阅读高手”,“如何将一本书变为一堂课”;而这些内容,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很少提及的。
接下来,就分两章,分别介绍如何成为阅读高手,以及如何将阅读变现,即将一本书变为一堂课。
★成为阅读高手
这部分内容讲述了,想要成为阅读高手,需要做些什么。
◇养成阅读习惯
如果每天都做同样的事,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阅读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越来越专注,也越来越容易接受阅读这件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养成习惯时需要奖励或刺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奖励自己。如可用表格做阅读记录,在网上写阅读心得,获得点评与反馈等方式来进行。
当不知道要读什么书时,可以尝试着给自己列清单。把自己现在具备的能力、之前做过的分享、拥有的经验列出来,然后问自己这些能力中哪些需要进步,这些经验中哪些没有形成体系;有针对性地寻找书籍并阅读。
在学习阅读方法时,需要不断地去刻意练习。假如已经习惯了快速阅读,这时要挑战一些稍难、比较生涩的书。要学会分配固定时间在阅读上,即每天要挑一个固定的时间阅读。
在学会所有的阅读方法后,同样需要大量练习。很多时候要自己驱动自己去学习,即使没有人点评,也得不到反馈,但依然要坚持。
将内容拆解后,还可以写成文章分享到网上,这样是一篇很有结构性的文章,对别人也是很有用的文章。
如不知道该拆解什么书时,可把书单里所有能找到的书籍全找来,挨个进行主题阅读。
同时也支持大家做线下读书会,读书会不一定要赚钱。在活动中,让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内容,像小讲师一样为大家讲解15分钟或者30分钟,搞懂书上的几个概念,带大家一同练习与应用。(建议从书中至少拆出9个概念,挑选3~5个跟别人讲解和分享。)
在做读书会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反馈。每次分享之后,都要去收集反馈。但不要直接询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个时候大家一般都不会提。可写两张便条,让大家觉得我们有哪些表现好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写在便条上。在结束之后收集反馈,持续改进。
◇阅读的进化
除了养成阅读的习惯之外,还要学会将阅读用到工作中,实现阅读的进化。
阅读是非常好的自我培训过程,如当前从事的岗位需要哪些技能,你就去学习,找相关的书籍阅读。
读完一本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以将书拆完后在分享时当领读,也可以拆成一个个的片段去读,可以写导读、书评,甚至做一期音频节目。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好自己的图书馆,尽可能多收集读书的卡片。收集越多理解就越多,意味着今后能够快速调取的卡片也就越多。
有了自我培训经历之后,接下来可尝试着去培训别人。如果学会了阅读方法,且觉得自己读的书足够多,也可以尝试着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别人。分享时强烈建议收费,因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要让市场来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阅读变现
这部分,介绍如何将一本书变为一堂课,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用阅读法将书变成一节课
在将一本书变成一节课的过程中,要对之前所有的阅读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首先,是快速阅读。通过使用快速阅读可甄别哪些书适合做成微课。应该考虑用实用性强的书来做转化。
也可通过快速阅读,大概了解了书中核心概念;转化时要把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讲清楚,就可以形成一节微课。做分享的时候,要把这些概念讲解清楚。
然后,可从书里挑出一些概念,用主题阅读的方式阅读。
快速阅读还能帮我们寻找主题。而主题阅读,实际就是通过一个个的概念去延伸;基于概念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主题。
因此可尝试拆解书,可把整本书变成一节课,也可针对其中内容挑一部分单独变成一节课、一个主题去研究。
当完成一个话题的主题阅读之后,可继续针对该主题里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除了给别人展现表面的内容外,还需要分析深层次的内容,这就需要深度阅读去挖掘背后的理论框架,与生活中的案例。通过案例可让大家现场进行练习。这时候就要去挖掘——如何行动与应用,将概念与生活应用尽可能连接。这样才能把一个概念讲透彻。
◇用户思维
要让自己的课程被广泛接受,就要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用户不关心内容,他们关心的是你的分享会不会让他变得更好。因此创建课程时,不要只以书本为中心,而要更多考虑受众的需求,了解用户的痛苦,以及我们的分享和课程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
怎么保证自己分享的内容一定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可用三个英文单词概括:
Jobs,用户平常做的工作、日常活动有哪些;
Pains,用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有哪些阻碍;
Gains,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
如:针对《洋葱阅读法》,做一次阅读的分享,就要问自己;
Jobs:听众平时什么时候会想读书;
Pains:在他们读书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痛苦和困难;
Gains:在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想得到什么,是想读得快一点还是多一点,抑或记得多一点,还是单纯地为了想通过考试?
把握住了用户的“3S”,再去制订产品和服务就很容易。要把方法、表格和工具作为产品在课程里呈现出来;如果某本书里没有解决方案,就要通过各种阅读方法从其他书中把答案找出来;最后要告诉用户,学完这节课会得到什么样的收益,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准备微课时,可先问自己:用户的“3S”是什么,针对特定的“3S”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后,写一篇简单的文案或招募帖,告诉用户这堂课的内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内容清晰明了,别人看到招募帖时,才能一下就明白这节课的内容。
只有主讲人了解痛苦,也能解决痛苦,这堂课才有价值。
◇个人品牌战略
在某个知识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更多人,进而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在做阅读之后的延伸活动时,需要考虑如下战略。
稻草战略
如果觉得靠阅读赚钱听上去很遥远,那在最开始时先不要考虑赚钱,先可以通过利用自己的一点点优势去帮助别人,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去换取我们想要的东西。不要等到自己非常厉害了再开始行动,而是要马上就开始去做,有多大力气就做多少事。
重要的是分析此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环节,有哪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准备。对一个任务进行细致的拆分,然后会发现就算是一件看上去天方夜谭的事也有实现的可能。
接下来就可以慢慢地去掌握第一手资料。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旦你掌握的信息多于别人,就意味着别人愿意为我们的知识埋单。随着分享的越来越多,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分享给别人的知识可能早就被分享过了,这时你讲的东西越靠近知识的源头就越能吸引人。
如果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专业程度上你就超过了大部分的竞争者。所以要不断地往上游走,找到源头,成为源头的“代理商”。只有站在知识的源头,分享给别人的东西才是最新的。
冠军战略
如果与大多数人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有成为冠军才能找到自己的通路,而且要突围,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冠军。成为某个领域的第一就越容易被人记住。
抽签盒战略
也即尝试战略。很多读者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有什么天赋;这时就要多尝试,要多读一些杂书或是之前不可能接触的书;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读过一些书在当时会可能会觉得没有用,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觉得喜欢、好奇就可以了;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价值。
有了这三个战略,最后要做的就是去模仿——应用,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的。
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可以把一本书变得非常有意思,可以让一本书用在很多地方,创造更多的价值。结合自己的经历,一本书可以帮助很多人。
◇补充知识
在学过《洋葱阅读法》后,还可以甄别适合自己的课程。比如,“是什么”和“如何做”的微课,就可以少听了;除非是那些顶级大神的课程,其他课程只需参考一下,或学习下讲课人的讲授方式即可;不用花大量时间从头听到尾。因为如果知道了他要讲什么概念,可通过“洋葱阅读”的方法快速理解这些概念,可能只需花一两个小时,但绝对比听一个系列课程要快,效果也要好。
如遇到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去看下课程大纲,浏览后思考下自己能不能讲出来,如果自己都能讲,那么基本上就可不用去看了。否则,自己还是要听下讲课人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了解了讲课人的操作方式后,要活学活用,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例去理解和解释其中的核心 概念。
与本相关的文章
版权声明
笔者所有原创文章,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烈日当空 和本文原始地址